《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01 12:34:13

汉廷古遗直,免官归田园。

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

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

谁谓淮阳召,淮阳为寡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汉廷古遗直,免官归田园。
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
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
谁谓淮阳召,淮阳为寡恩。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古代法度依然存在,我辞官归隐于田园。
我已经听说御史上奏,严氏李家有飞扬之论。
矫揉造作的法令没有罪过,加冠的礼节仍旧保留。
谁说淮阳会召唤我?淮阳对于我却是薄情。

注释:

  • 汉廷:指汉朝的朝廷。
  • 古遗直:古代的法律与制度。
  • 免官:辞去官职。
  • 田园:指农村、自然环境。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
  • 飞言:指无根据的言论或谣言。
  • 矫制:指人为地改变或强加的规章。
  • 加冠礼:古代成年男子的冠礼仪式。
  • 淮阳:地名,古代淮阳地区。
  • 寡恩:情义薄弱。

典故解析:

  • 淮阳:淮阳是汉代的一个重要地区,历史上多有文人墨客提及。
  • 加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的标志,通过加冠礼的仪式,象征着成年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诗人,字子华,号天池,晚号白云山人,浙江人。他以擅长诗词而闻名,尤其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权力游戏的厌倦和对单纯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 其十二》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他对古代法律和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汉廷古遗直”引入,表达了对汉代法度的怀念和尊重,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官场的失望。在“已闻御史奏”中,诗人提到官场的谣言与斗争,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痛心。

“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一句,揭示了官场的复杂与虚伪,仿佛在讽刺那些假借法令之名却无实质内容的行为。最后一句“谁谓淮阳召,淮阳为寡恩”,诗人对淮阳的冷淡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有召唤,也只是孤立无援的回响,表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廷古遗直:追溯汉代的古老法律,表现出对传统的尊重。
  2. 免官归田园: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向往简单的田园生活。
  3. 已闻御史奏:引入当时的官场争斗,展现政治的复杂。
  4. 严李有飞言:指代流言蜚语,暗示权力斗争的残酷。
  5. 矫制独无罪:揭示虚伪的法令,表面上合法而内心却无辜。
  6. 加冠礼终存:成年礼仍在,暗含对传统的坚持。
  7. 谁谓淮阳召:反问,表露出对受到召唤的无奈。
  8. 淮阳为寡恩:表达对淮阳的失望,情感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部分句子采用工整的对仗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调情感深度,表现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象征:淮阳作为地名,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官场生活的虚伪与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汉廷:象征古代的权力与法制。
  • 田园:象征诗人向往的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 御史:象征着权力与监督的角色,反映社会的复杂。
  • 淮阳:象征着人情的冷漠与理想的破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加冠礼”象征什么?

    • A. 成年
    • B. 婚礼
    • C. 祭祀
    • D. 军事
  2. “淮阳为寡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愉悦
    • C. 愤怒
    • D. 怀念
  3. 诗中“已闻御史奏”暗示了什么?

    • A. 官场的和平
    • B. 权力的斗争
    • C. 诗人的升迁
    • D. 田园的安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多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陶渊明《饮酒》:与杨维桢的田园向往相似,但陶渊明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宁静与自我实现。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