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录三十四首)》

时间: 2025-01-19 13:49:02

出关弃繻子,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关弃繻子,南征笑狂生。
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
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

白话文翻译

出关时丢下了旧日的衣物,南下征伐时嘲笑那些狂妄之人。
左右随行的人没有一个是年长者,流氓们携带着他们的行李。
杀戮汉朝的使者,君臣们都举起了大兵。
尉佗羁留汉朝的绶带,何曾请求长缨去捕捉敌人。

注释

  • 出关:指出山关口,寓意开始行动。
  • 弃繻子:弃掉旧的衣物,象征放弃过去的生活。
  • 狂生:指狂妄自大的人。
  • 黄发:指老年人,这里用以表示年长者。
  • 淫夫:指流氓或不正经的人。
  • 戮杀:杀戮,指大规模的屠杀。
  • 汉使者:指汉朝派来的使者,代表官方和外交。
  • 尉佗:古代的将领或官员,这里指代对汉朝的敌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1280年—1346年),元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古人诗歌的继承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政治和社会问题,常用讽刺和批判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创作背景:本诗成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的汉族人民面临外族压迫与内乱,诗人通过古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民族大义的关注和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汉族人民的苦难。开篇“出关弃繻子”即以一种豪迈的姿态描绘出出征的决绝与勇气,但随之而来的“南征笑狂生”则暗含对世俗狂妄者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形态的不屑与批判。接下来的“左右无黄发,淫夫挟之行”更是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底层的混乱与无序,流浪汉和流氓们的出现,仿佛是对时代的嘲讽。

“戮杀汉使者,君臣起大兵”一句,直接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局势,汉朝使者的被杀象征着外交关系的恶化,而“君臣起大兵”则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战争与动乱,令人深感忧虑。最后“尉佗羁汉绶,何曾请长缨”一联,进一步表达了对汉朝统治者的控诉,表明了在这样的动荡中,真正的责任与担当在哪里。

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关弃繻子:表现出离开旧生活的决心,象征着新的开始。
  • 南征笑狂生:展示了对不切实际理想的嘲讽,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 左右无黄发:强调随行者的年轻,暗示缺乏智慧和经验。
  • 淫夫挟之行:描绘社会的混乱,反映出人心的浮躁。
  • 戮杀汉使者:揭示了当时外交关系的紧张与冲突。
  • 君臣起大兵:指向战争的即将来临,暗示政治的动荡。
  • 尉佗羁汉绶:表现出对敌人的控诉,反映汉朝统治者的无能与懦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如“出关弃繻子,南征笑狂生”。
  • 比喻:通过“黄发”比喻年长者,生动形象。
  • 夸张:如“戮杀汉使者”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通过描绘战争与社会动乱,反映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出关: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冒险。
  • 黄发:代表年长者,象征智慧与经验的缺乏。
  • 淫夫:象征混乱与堕落的社会风气。
  • 汉使者:象征国家的外交与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出关弃繻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新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2. “戮杀汉使者”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A. 和平的外交关系
    B. 战争的残酷与动荡
    C. 文化的繁荣

  3. “尉佗羁汉绶”中的“尉佗”指的是什么? A. 汉朝的国王
    B. 古代的将领或官员
    C. 汉朝的使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 《春望》——杜甫: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痛与忧虑。

诗词对比

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与杜甫的《春望》

两者都关注国家的动荡与百姓的苦难,然而杨维桢的诗更侧重于对当时政治腐败的直接批判,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的痛苦与忧虑。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共同反映了历史动荡中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对杨维桢生平成就的全面分析。
  • 《古诗词通鉴》——对古诗词的各类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