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
时间: 2025-01-04 08:5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
作者:元好问
熙春台下花无数。
红紫映桃溪路。
蝶往蜂来知几许。
翠筠亭外,绿杨堤畔,
时听娇莺语。
绮筵罗列开尊俎。
总是神仙侣。
竟举笙歌驰玉醑。
介公眉寿,年年此日,
长与花为主。
白话文翻译
在熙春台下,花朵无数绽放,
红色和紫色的花映衬着桃溪的道路。
蝴蝶飞来,蜜蜂往返,究竟有多少呢?
在翠筠亭外,绿杨堤畔,
时常可以听到娇莺的歌声。
华丽的筵席摆开,盛满酒食,
这里的宾客都是神仙般的伴侣。
大家举杯欢唱,畅饮美酒。
介公(指介子推)长寿,年年在这一天,
总是与花一起为主。
注释
- 熙春: 春天温暖而繁荣的景象。
- 桃溪: 桃花盛开的溪流,象征春天的生机。
- 翠筠: 形容竹子青翠的颜色,用来描绘亭子。
- 娇莺: 可爱的黄莺,象征春天的美好音声。
- 绮筵: 华丽的酒席。
- 神仙侣: 指高雅、理想的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词。元好问的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以《青玉案》系列而著称。
创作背景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写于元代的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光的赞美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与心境交融,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与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青玉案·熙春台下花无数》是一首描写春日美景与宴饮欢聚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和生机勃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欢愉。开篇“熙春台下花无数”,直接引入春天的场景,语言简洁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红紫映桃溪路”描绘了五彩斑斓的花朵与流淌的溪水交映成趣,传达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而“蝶往蜂来知几许”,通过蝴蝶和蜜蜂的往来,象征着春天的繁忙与活力,进一步增强了春日的气氛。接下来的“翠筠亭外,绿杨堤畔,时听娇莺语”,不仅描绘了亭外的自然景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欢愉与满足,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整首词以宴饮为高潮,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绮筵罗列开尊俎”描写了美丽的筵席,诗人在这里与神仙般的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举杯畅饮,享受着春天的美好。“介公眉寿,年年此日,长与花为主”则表达了对长寿和美好生活的祝愿,似乎在说只要有春天的花陪伴,生活就充满了乐趣。
整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熙春台下花无数:春天阳光明媚,花朵无数,生机盎然。
- 红紫映桃溪路:红花和紫花映衬在桃花溪的道路上,色彩斑斓。
- 蝶往蜂来知几许:蝴蝶和蜜蜂来回飞舞,描绘出春天的繁忙与活力。
- 翠筠亭外,绿杨堤畔,时听娇莺语:在翠竹亭外和绿杨堤旁,时常能听到黄莺的歌唱,增添了生机。
- 绮筵罗列开尊俎:华丽的宴席已经摆开,食物与酒水齐备。
- 总是神仙侣:这些宾客都是高雅、理想的伴侣。
- 竟举笙歌驰玉醑:大家举起笙歌,畅饮美酒,欢庆生活。
- 介公眉寿,年年此日,长与花为主:提到介公,祝愿每年在这一天,与花共同庆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蝶往蜂来”、“翠筠亭外,绿杨堤畔”,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时听娇莺语”,赋予鸟类以人的特征,增加了生动性。
- 比喻:将宾客比作“神仙侣”,突显宴会的高雅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长寿与欢乐的祝愿。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力。
- 蝶与蜂: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繁荣。
- 翠筠亭、绿杨堤:描绘自然景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酒与筵席:象征欢聚与庆祝,体现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不在诗中出现? A. 桃花
B. 翠竹
C. 雪花
D. 黄莺 -
诗中提到的“介公”指的是谁? A. 李白
B. 介子推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更加细腻、柔和。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历史感与哲理,主题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