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杜饮》

时间: 2025-01-04 09:07:31

故人寥落晓天星,异县相逢觉眼明。

世事且休论向日,酒尊聊喜似承平。

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轰醉春风一千日,愁城从此不能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人寥落晓天星,
异县相逢觉眼明。
世事且休论向日,
酒尊聊喜似承平。
山公倒载群儿笑,
焦遂高谈四座惊。
轰醉春风一千日,
愁城从此不能兵。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稀少如晨星,
在异乡相遇令人眼前一亮。
世事不必再谈论,
喝酒欢庆似乎一切安宁。
山公醉倒,带动一群孩子欢笑,
焦遂高谈阔论,四周的人都感到惊讶。
醉倒在春风中,仿佛千日的畅快,
而忧愁的城池从此无力再战。

注释:

  • 故人:老朋友。
  • 寥落:稀少,零星。
  • 晓天星:清晨的星星,通常表示微弱、稀少的光亮。
  • 异县:不同的县,指作者与朋友在不同地方相遇。
  • 世事且休论:世间的事情暂且不谈。
  • 酒尊:酒杯,酒樽。
  • 承平:指太平的时期。
  • 山公:可能指代某种神话人物或醉酒后失态的人。
  • 轰醉:大醉,形容喝酒的状态。
  • 愁城:指充满忧愁的城市,象征战争和动乱。

典故解析:

  • 焦遂:焦遂是历史上的人物,以高谈阔论著称,诗中提及可能是指他在饮酒时的豪情。
  • 山公:出自《山海经》,象征一种自然的力量和隐士的生活,这里可能用来形容朋友间的轻松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渊,号天池,金朝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文。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时代背景,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好问与朋友张杜饮酒时,表现了在动荡的社会中,朋友之间相聚的珍贵与欢愉。诗中既有对时局的感慨,也有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与张杜饮》是元好问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与老朋友相聚时的欢乐与对世事的无奈。诗的开头以“故人寥落晓天星”点出老友的稀少,似乎暗示着人生的孤独与无常。接着,诗人描述了在异乡相逢的惊喜与眼前的清明,表明在纷乱的世事中,友谊的珍贵让人心灵明亮。

此诗的中段切入对世事的反思,诗人选择暂时不谈世事,转而沉浸于酒的欢愉中。通过“酒尊聊喜似承平”,诗人将饮酒与和平的享受相联系,反映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接下来描绘的“山公倒载群儿笑”,将轻松愉悦的氛围传递给读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仿佛让人忘却现实的烦恼。

结尾处“轰醉春风一千日,愁城从此不能兵”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酒醉后的畅快感受,同时也隐含了对未来的不安。诗人在醉酒中忘却了忧愁,但“愁城”却成为了战争的代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故人寥落晓天星:暗示朋友稀少,感慨人生孤独。
    • 异县相逢觉眼明:在异乡相遇,增添了生活的光彩。
    • 世事且休论向日:选择不谈世事,享受当前的快乐。
    • 酒尊聊喜似承平:酒中欢愉如同太平盛世。
    • 山公倒载群儿笑:轻松的场景,体现朋友间的愉快。
    • 焦遂高谈四座惊:高谈阔论,展现了豪情。
    • 轰醉春风一千日:醉酒的欢畅,通过夸张表现。
    • 愁城从此不能兵:忧愁的城市暗示国家的动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的欢愉比作太平盛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夸张:用“轰醉春风一千日”来表达畅快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酒友相聚的欢愉与对世事的无奈对比,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动荡时代的深沉思考。诗人在享受当下的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晨星:象征朋友的稀少与光明。
  • 酒尊:象征欢愉与放松。
  • 春风:象征温暖、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愁城:象征动荡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人”指的是: A. 朋友
    B. 家人
    C. 同事
    D. 陌生人

  2. “轰醉春风一千日”中的“轰醉”是指: A. 喝酒的状态
    B. 睡觉的状态
    C. 工作的状态
    D. 娱乐的状态

  3. 诗中反映的主要主题是: A. 爱情
    B. 友谊与世事
    C. 自然风光
    D. 战争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1. 《月夜忆舍弟》

    • 表现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2. 《送友人》

    • 通过送别表达对朋友的珍惜与不舍,情感细腻而温暖。

参考资料:

  • 《金朝诗人元好问研究》
  • 《元代文学流派与风格》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