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听讲明日子翚司业有诗因次韵》
时间: 2025-01-01 14:04: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听讲明日子翚司业有诗因次韵
邓文原
咫尺天颜仰照临,
缉熙盛事见方今。
上林花接南薰早,
流水春函太液深。
寒士简编穷皓首,
野人芹曝抱丹心。
退朝欲草清平颂,
散作成均木铎音。
白话文翻译:
在这近在咫尺的天颜下,我仰望着光辉的照耀;
今天盛大的盛典让我倍感兴盛。
上林苑的花朵早已迎接南方的春风,
而春水流淌,深藏于太液池。
寒士苦读,直到白发苍苍,
乡野之人也在田间焚烧芹菜,抱有赤子之心。
退朝后我想要吟诵清平之颂,
让它化作成均殿上的钟声。
注释:
- 咫尺: 指距离很近,形容面对面。
- 天颜: 指天子的脸,形容权威的光辉。
- 缉熙: 收集兴盛之意,指盛大的庆典。
- 上林: 指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南薰: 南方的春风,寓意温暖的春天。
- 太液深: 太液池是皇家园林的池塘,形容水的深邃。
- 寒士: 指穷困的读书人。
- 简编: 形容用简陋的方式进行读书。
- 清平颂: 诗歌中的颂词,赞美太平盛世的生活。
- 成均: 成均是古代的学校,象征着教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文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朝廷盛事,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兴盛的欣喜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邓文原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开篇以“咫尺天颜”引入,表达了一种仰望权威的敬畏之情,随之而来的“缉熙盛事见方今”则体现了对当下盛世的感慨,表现出对国家繁荣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提到的“上林花接南薰早”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象,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的“流水春函太液深”则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流动的水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变化。
后面的句子则展现了作者对寒士和野人的同情与理解,反映出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最后,退朝后吟诵清平颂,意在传达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最终化作成均木铎音,象征着教育与文化的传播。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咫尺天颜仰照临: 描绘作者在盛典上仰望天子的情景,感受到权威的光辉。
- 缉熙盛事见方今: 表达对当下繁荣盛世的感慨,强调当下的盛大庆典。
- 上林花接南薰早: 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流水春函太液深: 描绘太液池的春水,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 寒士简编穷皓首: 反映寒士的艰辛与坚持,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野人芹曝抱丹心: 通过乡野之人的生活,表现出对理想与纯真的追求。
- 退朝欲草清平颂: 表达退朝后希望吟诵赞美太平盛世的愿望。
- 散作成均木铎音: 最终将诗歌化作教育的传播,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 “咫尺天颜”比喻权威的光辉。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春水与花朵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新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颜: 权威的象征。
- 上林花: 春天与美好生活的象征。
- 流水: 生命与变化的象征。
- 寒士与野人: 代表底层人民,体现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咫尺天颜”中的“咫尺”指什么?
- A. 远处
- B. 近距离
- C. 难以接近
- D. 模糊不清
-
诗中提到的“上林花”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春天与希望
- C. 国家之象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中描绘了春天与国家的兴衰,与《三月廿九日上御流杯亭听讲明日子翚司业有诗因次韵》在对繁荣与衰败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更侧重于个人的痛苦与社会的困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