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杜氏江亭》

时间: 2025-01-06 14:38:58

上国千余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杜氏江亭
作者: 姚合 〔唐代〕

上国千余里,逢春且胜游。
暂闻新鸟戏,似解旅人愁。
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
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春天的江边游玩的情景。诗人身处千里之外的上国,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到胜过游玩。耳边偶尔传来新鸟的欢叫声,似乎能解开旅人内心的忧愁。眼前的野色如同要把山峦都吞没,江面的烟雾又映衬着水流。村庄的美酒让人想要痛痛快快地喝一醉,毫无怨恨地停留在这行舟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上国:指远方的国度,通常是指中原以外的地方。
  • 村醪:村里的美酒,醪指的是酒的酿造。
  • 滞行舟:停留在船上,滞留的意思。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新鸟戏”可以联想到春天的自然复苏,鸟儿在树梢间嬉戏,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780年-约85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靖节。其诗风清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姚合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流露出淡淡的忧愁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姚合游历江边时,春天的美好景色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达了在旅途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杜氏江亭》是一首典型的唐诗,诗人在春日游历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活力。首句“上国千余里”让人感受到诗人身处远方,和“逢春且胜游”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传达出春天的魅力和出游的乐趣。接下来的“暂闻新鸟戏”则通过鸟儿的欢叫声,巧妙地引入了自然的生动气息,仿佛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孤独与愁苦被春意所化解。

第三联“野色吞山尽,江烟衬水流”中,诗人通过“吞”和“衬”两个动词,展现出自然景色的壮阔和流动的美。最后一句“村醪须一醉,无恨滞行舟”则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酒浇愁,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国千余里:描绘了远方的辽阔,显示出诗人身处的环境。
  • 逢春且胜游:春天的景色更胜于游玩,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 暂闻新鸟戏:偶尔听到鸟儿的欢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似解旅人愁:鸟声似乎能解开旅人的忧愁,形成了春日的抚慰。
  • 野色吞山尽:野外的景色美丽得让山峦都显得渺小。
  • 江烟衬水流:江边的烟雾映衬着水流,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 村醪须一醉:提到村里的美酒,暗示了放松与享受。
  • 无恨滞行舟:停留在船上也无怨无恨,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野色吞山尽”,用“吞”来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色。
  • 拟人:如“似解旅人愁”,让鸟声具有人情味,表现出自然对人的关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和谐统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愉悦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代表着自然的生动与活力。
  • 江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活的无常。
  • 美酒:代表着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鸟戏”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旅人的忧愁
    C. 江水的流动

  2. “村醪须一醉”中的“醪”指的是什么? A. 村庄
    B. 美酒
    C. 自然

答案:

  1. A. 春天的生机
  2. B. 美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对比姚合的《过杜氏江亭》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姚合更侧重于春天的生动与乐趣,而王维则更注重于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感受。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各有特点,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