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自题雪江图,次萧小山梅韵》

时间: 2025-01-06 14:37:25

万山积雪。

掩映筼筜折。

崩石谁怜瘦硬,冰斫就、玉莹澈。

凄绝。

况伤别。

孤舟独载月。

且看征鸿过尽,只宜共、北风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山积雪。掩映筼筜折。崩石谁怜瘦硬,冰斫就玉莹澈。凄绝。况伤别。孤舟独载月。且看征鸿过尽,只宜共北风说。

白话文翻译:

万山都被积雪覆盖,雪光映照着细竹的折影。崩落的岩石谁会怜惜那瘦弱而坚硬的身躯,冰雪雕琢的景象就如同美玉般晶莹剔透。如此凄凉,尤其令人伤感离别。孤舟独自承载着月光,且看那飞鸿已然过去,只适合与北风倾诉。

注释:

  • 筼筜:指一种细竹,常用于制作竹器。
  • 崩石:指山体崩塌的岩石。
  • 瘦硬:形容岩石坚硬而瘦弱。
  • 冰斫:用冰雕刻或雕琢。
  • 莹澈:形容晶莹剔透。
  • 孤舟:指独自漂泊的船只。
  • 征鸿:指北飞的大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宗颐(1892-1982),字惟觉,号恕庵,近现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画家。饶宗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在中国现代文学及艺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多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追求诗意和哲理的统一。

创作背景:

《霜天晓角 自题雪江图》写于饶宗颐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加深的时期。此时,饶宗颐常常在雪江边吟咏,受到自然景象及孤独感的启发,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及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万山积雪”开篇,展现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冬日画面,营造了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诗中的意象如“筼筜折”、“崩石”,体现了自然界的严酷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冰斫就玉莹澈”不仅传达了冰雪的洁白与晶莹,也隐喻了人事的无常与脆弱。紧接着的“凄绝。况伤别”,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剖析得淋漓尽致。

在“孤舟独载月”中,孤舟似乎是诗人内心孤独的象征,而“征鸿过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只宜共北风说”则表达了诗人对北风的倾诉之情,仿佛在与自然对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含蓄,情感上深厚而真挚,展现了饶宗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山积雪:描绘了大自然的严冬景象,给予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2. 掩映筼筜折:细竹在雪中显得格外脆弱,映衬出自然的残酷。
  3. 崩石谁怜瘦硬:质疑人们对自然的漠视,表达对崩落岩石的同情。
  4. 冰斫就玉莹澈:用冰雪雕琢的美丽,隐喻人世间的脆弱。
  5. 凄绝。况伤别:情感达到高潮,表现离别的痛苦。
  6. 孤舟独载月:孤独的船只承载着月光,象征诗人的孤独。
  7. 且看征鸿过尽:北飞的大雁暗示时间的流逝。
  8. 只宜共北风说:诗人与自然对话,倾诉内心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斫就玉莹澈”,将冰雪比作玉,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孤舟独载月”,“征鸿过尽”,形成了平衡和谐的结构。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冰雪的自然景象及其带来的孤独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离别的感伤,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孤独,也反映人事的冷淡。
  • 孤舟:代表孤独的旅程,内心的孤独。
  • 征鸿: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北风:象征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饶宗颐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筼筜”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细竹
    • C. 一种树
    • D. 一种草
  3. “冰斫就玉莹澈”中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霜天晓角》均描写了雪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送别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更深入地探讨了孤独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饶宗颐诗文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