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乌啼曲
作者: 刘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可怪乌鸦鸟,鸣声不喜人。
如何好彊聒,故博主人嗔?
白话文翻译:
这可怪乌鸦啊,它的叫声让人厌烦。
为什么它总是喜欢喧闹,故意惹得主人生气呢?
注释:
- 可怪:值得责怪、令人奇怪。
- 鸣声:鸟叫的声音。
- 不喜人:不受众人喜爱,令人厌烦。
- 彊聒:强烈的喧闹。
- 故博:故意寻求、引起。
- 主人嗔:使得主人生气。
典故解析:
此诗未引用特定历史典故,但乌鸦作为不祥之鸟,常在古诗中象征厄运,故其叫声被人厌恶,反映人们对乌鸦的不满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字伯温,号季高,元代文学家、政治家,以散文和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借乌鸦的叫声抒发对喧嚣世界的无奈与不满,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乌啼曲》是刘基的一首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诗。开篇以“可怪乌鸦鸟”引入,直接表达了对乌鸦声音的反感,设问“如何好彊聒”,进一步探讨了乌鸦为何总是喜欢喧闹,似乎在质疑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这种设问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乌鸦的无奈,也暗含了对生活中种种烦扰的思考。诗中所展现的情感是普遍的,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烦恼与困扰。
从语言上看,诗句简洁,意象鲜明,乌鸦的叫声与人的情绪形成强烈对比,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诗的最后一句“故博主人嗔”又将这一矛盾升华,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无奈与悲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可怪乌鸦鸟:直接抒发对乌鸦的不满,语气中带有一丝无奈。
- 鸣声不喜人:说明乌鸦的叫声让人厌烦,暗示人们对乌鸦的不满。
- 如何好彊聒:设问,表现出对乌鸦行为的不解。
- 故博主人嗔:乌鸦的行为导致身边人不快,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
-
修辞手法:
- 拟人:乌鸦被赋予了“故意惹人厌”的性格,使得诗意更为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乌鸦的叫声表现了人们对生活中烦扰的无奈,揭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的思考。
意象分析:
- 乌鸦: 作为主题意象,象征人们生活中的烦扰与不安。
- 鸣声: 代表着外界的干扰与内心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a) 燕子
b) 乌鸦
c) 麻雀
答案: b) 乌鸦 -
诗人对乌鸦鸣声的态度是什么? a) 喜欢
b) 厌烦
c) 无所谓
答案: b) 厌烦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生气
c) 无奈
答案: c)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 通过鸟鸣传达自然和谐的意象,与刘基的乌鸦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 杜甫《春望》: 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刘基作品中的无奈感相似,但在情感表现上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