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外碧桃零落。索寞。慵画远山眉。摘花常是卜归期。知么知。知么知。
白话文翻译:
帘外的碧桃花已经凋零,显得寂寞无比。我懒得去描绘远处的山眉。每当摘下花朵时,总是用来占卜归期。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注释:
字词注释:
- 碧桃:一种桃花,花色鲜艳,常用来象征美丽和青春。
- 零落:掉落,凋谢。
- 索寞:寂寞、孤独。
- 慵:懒惰、不愿意。
- 卜:占卜,预测未来。
典故解析:
- 碧桃:在古代文学中,桃花常常与爱情、青春的逝去联系在一起。
- 占卜:古人常通过摘花、抛掷等方式来占卜未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3-1986),字子健,号逢愚,近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古典文学的深刻影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荷叶杯 其一》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荷叶杯 其一》是一首充满抒情意味的古诗,诗中通过描写凋零的碧桃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头一句“帘外碧桃零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春天的结束与生命的脆弱,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接下来的“索寞”,将这种孤寂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感。
“慵画远山眉”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懒散态度,似乎对眼前的美景也失去了绘制的热情,透出一种消极的情绪。紧接着的“摘花常是卜归期”,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通过摘花的动作表达对未来归期的期盼与不安,映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的“知么知”,则是对对方的询问,似乎在等待回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交流的渴求。这种反复的呼唤,使整首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深化了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外碧桃零落:窗帘外的桃花已经凋零,暗示美好时光的逝去。
- 索寞:表达内心的孤独,强调失落感。
- 慵画远山眉:对生活的懒散态度,显示出对美景的无所谓。
- 摘花常是卜归期:摘花象征占卜,寄托对未来的期待。
- 知么知:反复的问句,展现渴望沟通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凋落的花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通过“知么知”赋予花语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感悟,表现了对未来与归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桃:象征青春和美好,亦指逝去的时光。
- 远山:代表理想与远方的追求。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寄托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桃”象征什么? A. 美丽与青春
B. 哀伤与孤独
C. 归期与期待 -
“慵画远山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积极向上
B. 懒散无力
C. 愤怒不满 -
诗中“知么知”意欲表达什么? A. 期待回应
B. 诉说孤独
C. 怀念往昔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顾随的《荷叶杯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落,但顾随更侧重于孤独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