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文宴得惊字》

时间: 2025-01-06 07:55:07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

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各种寒意触动了我的诗情,
不久,微弱的水声便在砚台上荡漾。
霜冷的月光洒满庭院,偶尔有人起身,
而半夜的汀洲上,惊起了几只大雁。
每到三秋时节,我常常幻想与仙人题诗,
而在这一天里,写下的句子却让人感到沉重。
在千里之外的建康,衰草茫茫,
谁能够在这里,像我一样怀念昭明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调:指寒冷的气息或情绪。
  • 微澌:微弱的水声,形容轻微的声音。
  • 霜月:指霜降的月份,通常指农历九月。
  • 汀洲:水边的小洲。
  • 仙题:与神仙有关的诗句或者题材。
  • 昭明: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以其文学成就著称。

典故解析:
“仙题”与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关,常用来指代高雅的诗词创作。
“昭明”则指向了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体现了对历史文人风范的追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子明,号汀洲,生于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寒冷的夜晚,诗人因环境的寒冷而产生了伤感的情绪,反映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往昔文人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的环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头两句运用“寒调”和“微澌”这两个意象,塑造出一种寒冷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份寒冷中感受到了一种诗情的涌动。接下来,霜月照庭,偶尔有人起身,形成了一幅安静的夜景图,渗透出一种孤寂的情感。

“半夜雁初惊”的描写则通过惊起的大雁,增添了夜晚的动态,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往昔的回忆。接着,诗人自述在三秋时节常常幻想与仙人作诗,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累句倾”又隐含了写作的艰辛与困境。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千里之外的建康和衰草为背景,带出一种怀旧的情愫,质问“谁是忆昭明”,表达了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与对自身创作的思索。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与文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各将寒调触诗情:寒冷的气氛激发了我的诗情。
  • 旋见微澌入砚生:不久,砚台上出现了微弱的水声。
  • 霜月满庭人暂起:霜月洒满庭院,偶尔有人站起。
  • 汀洲半夜雁初惊:半夜时分,水边的小洲上惊起了大雁。
  • 三秋每为仙题想:每到秋天,我常常想与仙人作诗。
  • 一日多因累句倾:但这一天,写下的句子让我感到沉重。
  • 千里建康衰草外:在千里之外的建康,衰草丛生。
  • 含毫谁是忆昭明:谁能在这里,像我一样怀念昭明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寒调和微澌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寒夜的氛围。
  • 拟人:大雁的惊起,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千里建康”和“衰草外”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寒夜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向往和对过往文人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调:象征着冷清孤寂的心境。
  • 霜月:代表着清冷和宁静。
  • :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 衰草:隐喻着无情的时光与衰老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调”主要指什么?

    • A. 夏日的气息
    • B. 寒冷的气息
    • C. 春天的气息
  2. 诗人提到的“昭明”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皇帝
    • C. 一位仙人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酒的关系。

诗词对比:
陆龟蒙与王维都在作品中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陆龟蒙更多地融入了自身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倾向于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陆龟蒙更显沉郁,王维则更显雅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陆龟蒙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