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柞宫中腊尽,万年枝上霜清。
沈香火底坐吹笙。玄圃楼台不瞑。
蕊女金钗剪烛,花奴玉导挑灯。
红儿酒渴嚼春冰。忽报景阳钟应。
白话文翻译:
在五柞宫中,腊月即将结束,万年的枝头上霜色依旧清晰。
我坐在沉香火下,悠然地吹奏笙乐,玄圃的楼台却不曾合眼。
蕊女用金钗剪断烛光,花奴则挑起灯火。
红儿口渴,啃食着春天的冰雪。忽然听闻景阳钟声的回应。
注释:
- 腊尽:指腊月结束,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 万年枝:比喻长青的树木,象征着长久和恒久。
- 沈香:一种香料,古时多用于熏香和祭祀。
- 玄圃:指高雅的园林,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蕊女:指宫女,负责点灯剪烛。
- 红儿:指小孩,可能指的是欢快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慎斋,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骈文和词曲。其作品风格多样,尤其在古诗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创作背景:
《西江月·唐宫守岁图》创作于明代,正值岁末年初,诗人借古代唐宫过年的场景,表现了对岁月流逝与新年到来的感慨。诗中既有欢乐的节日气氛,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五柞宫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热闹而又悠然自得的过年场景。诗的开头,腊月的结束象征着旧年的离去,而万年枝上的霜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恒久。诗中的“沈香火底坐吹笙”给人以温馨宁静的感觉,仿佛可以想象到悠扬的笙音在宫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节日的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细腻,蕊女与花奴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宫女们在新年夜的忙碌与欢乐。金钗剪烛,玉导挑灯,表现了人们为迎接新年而精心准备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最后一句“忽报景阳钟应”则是对新年的期待,钟声响起,意味着新年的到来,表明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在描写节日气氛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柞宫中腊尽:描绘了宫中的腊月即将结束,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 万年枝上霜清:长青的树木上依旧残留着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持久。
- 沈香火底坐吹笙:在香火袅袅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吹奏笙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玄圃楼台不瞑:高雅的园林楼台依旧灯火通明,象征着节日的欢乐与热闹。
- 蕊女金钗剪烛:宫女们忙碌地剪烛,体现出节日的准备与氛围。
- 花奴玉导挑灯:另一位宫女点亮灯火,增添了节日的光彩。
- 红儿酒渴嚼春冰:小孩们在欢乐中享受着春天的冰雪,显示了孩童的无邪与快乐。
- 忽报景阳钟应:新年的钟声响起,意味着新的开始,充满期待和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蕊女金钗剪烛,花奴玉导挑灯”,展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比喻:用“万年枝”比喻长青,传达了时间的永恒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代宫廷中的过年场景,表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腊月:象征着旧年的结束,新的开始。
- 霜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久。
- 沈香:代表着宁静与高雅的环境。
- 宫女:象征着节日的忙碌与欢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柞宫中腊尽”中“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 A. 十二月
- B. 一月
- C. 十月
-
“沈香火底坐吹笙”中“沈香”是一种什么?
- A. 花
- B. 香料
- C. 食物
-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春天
- B. 过年
- C. 秋天
答案:
- A. 十二月
- B. 香料
- B. 过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思乡之情,但更多的是孤独与思念。
- 《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对家乡的关切,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以上对《西江月·唐宫守岁图》的全面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杨慎的这首作品及其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