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

时间: 2024-09-19 21:25:32

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

渌汗平铺洞庭水,

笔头点出苍梧云。

且看八月十五夜,月下看山尽如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
渌汗平铺洞庭水,笔头点出苍梧云。
且看八月十五夜,月下看山尽如画。

白话文翻译:

在镜子中,真正的僧人是白道芬,他不屈从于朱审和李将军的权威。
清澈的汗水像平铺的洞庭湖,笔尖勾勒出苍梧山的云彩。
走到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下的山景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注释:

  • 白道芬:白道芬是诗中提到的僧人,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态度。
  • 朱审:朱审是历史人物,因其权势和威严而被提及,代表了世俗的权力。
  • 李将军:可能是指李广等历史上著名的将军,象征着武力和军事。
  • 渌汗:清澈的汗水,形容清新和自然。
  • 洞庭水:指的是洞庭湖,象征广阔和宁静。
  • 苍梧云:苍梧山在今湖南境内,常常被描绘为美丽的山景。

典故解析:

  • 八月十五:指的是中秋节,象征团圆和丰收,寓意着人们在这一天欣赏美丽的月景。
  •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山水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代表着自然美和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是唐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真理和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真实与虚幻、权力与自由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开头以“镜中真僧”引入,暗示了诗人对白道芬的赞美,强调内心的真实与世俗的虚伪相对立。接着,诗人用“渌汗平铺洞庭水”描绘出一幅自然的画面,既有清新的气息,又有开阔的视野,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最后的“月下看山尽如画”则是在强调自然之美的同时,暗示了人生的诗意与哲理。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镜中真僧白道芬:强调真实的自我,白道芬的形象清晰而坚定。
    • 不服朱审李将军:表达了对权威的不屈服,展示了独立的思想。
    • 渌汗平铺洞庭水:利用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 笔头点出苍梧云:象征着艺术创作的灵感与神韵。
    • 且看八月十五夜:引入时间背景,强调节日的氛围。
    • 月下看山尽如画:最终实景与理想的结合,体现诗人的审美情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澈的汗水比作湖水,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使得诗歌更加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丰富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洞庭水、苍梧云,象征着广袤的自然和人文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月亮:象征着圆满、和谐,以及人们共同的情感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真正的僧人”是指谁?
    A. 朱审
    B. 李将军
    C. 白道芬
    D. 顾况

  2. “渌汗平铺洞庭水”中“渌汗”指的是什么?
    A. 汗水的颜色
    B. 清澈的汗水
    C. 坚定的态度
    D. 湖水的波纹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名利的追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顾况与王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顾况更侧重于自我哲理的表达,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