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计筹白石顶,闻有丹丘生。和玉饮晨露,褰林餐绛英。止鹤眠松警,萤火照书明。为善得仙道,翛然不近名。
白话文翻译:
在白石山顶筹划,听说有丹丘生。与玉一同饮用晨露,在林中采摘绛英食用。鹤停止飞翔在松树上休息,萤火虫的光照亮了书本。行善得以修成仙道,自在地远离名利。
注释:
- 计筹:筹划、计划。
- 白石顶:指高耸的白石山峰顶。
- 丹丘生:传说中的仙人。
- 和玉:与玉石一起,比喻与珍贵之物相伴。
- 晨露:清晨的露水,常被视为纯净之物。
- 褰林:穿越树林。
- 绛英:红色的花瓣,比喻珍贵之物。
- 止鹤:鹤停止飞翔。
- 眠松:在松树上休息。
- 萤火:萤火虫的光。
- 照书明:照亮书本,指读书。
- 为善:行善。
- 得仙道:修成仙道。
- 翛然:自在、无拘无束的样子。
- 不近名:远离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约1301-1374),元代著名诗人,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杜真人听松轩》是倪瓒的一首代表作,通过描绘仙人生活的场景,表达了对仙道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人生活的理想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仙人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仙人生活的理想场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仙人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诗中“计筹白石顶,闻有丹丘生”描绘了一个高远的仙境,而“和玉饮晨露,褰林餐绛英”则进一步以珍贵的自然之物来象征仙人的生活。后两句“止鹤眠松警,萤火照书明”则通过动物和自然现象来描绘仙人的生活状态,最后“为善得仙道,翛然不近名”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仙道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仙道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计筹白石顶,闻有丹丘生”:在白石山顶筹划,听说有丹丘生。这句描绘了一个高远的仙境,通过“计筹”和“闻有”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
- “和玉饮晨露,褰林餐绛英”:与玉一同饮用晨露,在林中采摘绛英食用。这句以珍贵的自然之物来象征仙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生活的想象。
- “止鹤眠松警,萤火照书明”:鹤停止飞翔在松树上休息,萤火虫的光照亮了书本。这句通过动物和自然现象来描绘仙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 “为善得仙道,翛然不近名”:行善得以修成仙道,自在地远离名利。这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仙道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和玉饮晨露”中的“和玉”比喻与珍贵之物相伴。
- 拟人:如“止鹤眠松警”中的“止鹤”和“眠松”赋予了动物和植物以人的行为。
- 对仗:如“和玉饮晨露,褰林餐绛英”中的“和玉”与“褰林”,“饮晨露”与“餐绛英”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仙道的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通过对仙人生活的理想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仙道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石顶:高耸的山峰,象征高远和纯净。
- 丹丘生:传说中的仙人,象征仙境和仙道。
- 晨露:清晨的露水,象征纯净和珍贵。
- 绛英:红色的花瓣,象征珍贵和美丽。
- 止鹤:鹤停止飞翔,象征宁静和安详。
- 眠松:在松树上休息,象征坚韧和长寿。
- 萤火:萤火虫的光,象征光明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和玉饮晨露”中的“和玉”比喻什么? A. 与珍贵之物相伴 B. 与玉石一起 C. 与仙人一起 D. 与自然一起
-
诗中“止鹤眠松警”中的“止鹤”和“眠松”分别赋予了什么行为? A. 停止飞翔和在松树上休息 B. 飞翔和在松树上休息 C. 停止飞翔和在松树上飞翔 D. 飞翔和在松树上飞翔
-
诗中“为善得仙道,翛然不近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C. 对仙道的追求 D. 对仙道的超然态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倪瓒《杜真人听松轩》: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更注重景色的壮丽,而倪瓒更注重景色的宁静和仙境的想象。
- 王维《山居秋暝》与倪瓒《杜真人听松轩》:两者都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但王维更注重景色的细腻描绘,而倪瓒更注重景色的仙境想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倪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李白和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人的诗风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