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

时间: 2025-01-01 15:26:16

  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意思解释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原文展示: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白话文翻译:

厉王残暴,导致国人对他的谤言。召公于是对王说:“民众已经忍受不了这样的命运了!”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来监视谤言者。一旦发现,就杀掉他们。国人无人敢再发言,只能以眼神交流。王高兴地告诉召公:“我已经能够消除谤言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实际上是在封闭言论。”压制民众的声音,比防堵河流更危险,必然会伤害更多的人。民众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水流的人,必须开渠引导;治理民众的人,必须宣导他们的言论。故而,天子在听政时,应该让公卿到列士献诗、盲人献曲、史官献书、士人劝诫、工匠进言、百姓传达意见、近臣尽力规劝、亲戚补充观察,盲人和老年人给予教诲,经过这些之后,王才能审慎决策。因此政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民众之所以有口,犹如土地之有山川,财物的使用和丰盈犹如大地的沃土,衣食的来源也在于此。口所表达的话,善恶之事都能因此而兴起。行善而备防止恶事,所以才会使财富和衣食得以丰盈。民众的忧虑在于心中,而宣扬在于口中,形成后再付诸实践,怎么能够封堵呢?若封堵他们的言论,能有什么结果?王没有听从,于是国人无人敢再发声。三年后,最终将王流放到彘地。

注释:

  • 厉王:指的是周朝的厉王,他的统治残暴,导致民众怨声载道。
  • 召公:召公奭,周朝的政治家,以直言不讳著称。
  • :中伤、诽谤。
  • :封闭、阻塞。
  • 监谤者:监视并惩罚说谤言的人。
  • 决之使导:开渠引导水流。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现象,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召公的劝谏说明了治理国家需要倾听民众的声音,若一味压制,最终只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该诗无明确作者,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斗争。
  • 创作背景:诗歌产生于周朝时期,正值王权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召公作为直言之士,力求唤醒统治者的意识。

诗歌鉴赏:

《召公谏厉王弭谤》是一首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诗。它通过召公的谏言,揭示了专制统治下民众的苦恼与无奈。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民众对王权的恐惧与压制,彰显出治理者忽视民声所带来的后果。尤其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论述,深刻阐释了压制言论的危险性,提醒统治者要善于倾听、容纳不同声音。诗歌在结构上严谨而有条理,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厉王虐,国人谤王:厉王的残暴导致民众对他产生了谤言。
    •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召公告知王,民众已经无法忍受这样的统治。
    •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王因愤怒而找来巫师监视谤言者。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压制民众的言论,比堵住河流更为危险。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民众的言论比作河流,暗示其流动性与不可阻挡。
    • 对仗:诗中常常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性,警示统治者应倾听民声,以避免因压制而导致的更大危机。

意象分析:

  • :象征民众的声音与诉求。
  • :象征流动的自由与生命力。
  • 国人:代表了受压迫的人民,体现了社会的真实状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厉王”指的是哪位统治者?

    • A. 周昭王
    • B. 周厉王
    • C. 周宣王
    • D. 周成王
  2. 召公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 A. 加强统治
    • B. 倾听民声
    • C. 扩大疆域
    • D. 维护权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诗经》中的《国风》

诗词对比

  • 比较《召公谏厉王弭谤》与《离骚》,二者都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批评与对民众的关怀,但《离骚》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召公谏厉王弭谤》则着重在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论语》
  • 《诗经》
  • 《春秋左传》

相关诗句

厉王虐,国人谤王。下一句是什么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上一句是什么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下一句是什么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上一句是什么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下一句是什么

以告,则杀之。上一句是什么

以告,则杀之。下一句是什么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上一句是什么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下一句是什么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上一句是什么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下一句是什么

召公曰:是鄣之也。上一句是什么

召公曰:是鄣之也。下一句是什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上一句是什么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下一句是什么

民亦如之。上一句是什么

民亦如之。下一句是什么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上一句是什么

厉王虐,下一句是什么

国人谤王。上一句是什么

国人谤王。下一句是什么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上一句是什么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下一句是什么

王怒,上一句是什么

王怒,下一句是什么

得卫巫,上一句是什么

得卫巫,下一句是什么

使监谤者。上一句是什么

使监谤者。下一句是什么

以告,上一句是什么

以告,下一句是什么

则杀之。上一句是什么

则杀之。下一句是什么

国人莫敢言,上一句是什么

国人莫敢言,下一句是什么

道路以目。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