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秋凉》

时间: 2025-01-14 03:01:28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白话文翻译:

昨夜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秋意。
手中的团扇已经不再使用,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更添一声砧板敲打的声音,让我思绪万千,却难以和竹席相拥。
在这样的情境中,谁能特别感受到这种变化呢?唯有我这个贫穷、闲散、又瘦弱的老人。

注释:

  • 夜来:昨夜。
  • 秋气:秋天的气息。
  • 飒然:清爽、凉爽的样子。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通常由竹子和丝绸制成。
  • 生衣:薄衣,轻便的衣物。
  • :砧板,敲打食物的工具,这里指的是生活中的琐事。
  • :竹席,用于铺床或坐卧。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涉及明显的古代典故,但“贫闲老瘦人”的形象可以看作是对生活境遇的反映,暗示了诗人在秋雨后的清冷与孤寂中,感受到的生活的无奈与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关注民生疾苦,倡导诗歌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雨后秋凉》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在那个时代,秋天象征着收获与成熟,但也伴随着凉意和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秋雨后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雨后秋凉》是一首极具情感和意境的诗。诗人在夜间秋雨后的清晨,感受到浓厚的新秋气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感伤的画面。前两句“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用“秋雨”引出“秋气”,不仅传达了天气的变化,更渗透出一种清新的气息;而“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则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应对。团扇是夏日的象征,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不得不放下它,生衣的轻薄更是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脆弱。接下来的“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砧板的声音引发思绪,却与竹席的亲密感相去甚远,显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最后一句“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则是诗人的自我认知,他在这样一个秋雨后的清晨,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自己的渺小。

整首诗以秋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昨夜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秋意。
  2.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手中的团扇已经不再使用,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物,反映出秋意已浓。
  3.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砧板的声音引发了思绪,但难以与竹席相伴,表现出孤寂与思念。
  4.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在这样的情境中,谁能特别感受到变化呢?唯有我这个贫穷、闲散、又瘦弱的老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秋雨后的“秋气”比喻季节的变化。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砧”拟人化,表现出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雨后的清晨,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深刻揭示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季节的交替,传达出清凉与思索。
  • 团扇:夏天的象征,暗示着过去的温暖与热情。
  • :生活琐事的隐喻,带出了生活的无奈与思念。
  • :象征家庭的温暖与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团扇”象征着什么? A. 冷静
    B. 温暖的夏天
    C. 孤独的秋天
    D. 无尽的思念

  2. 填空题:诗中“夜来秋雨后”表达了____的意境。

  3. 判断题:诗人是一个富有而快乐的人。(对/错)

答案:

  1. B
  2. 清新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雨后秋凉》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白居易的诗则更显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