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继重阳韵》

时间: 2025-01-19 15:52:54

入道休愁不肯。

回首不过寒况。

一志不荣身,愿把众生提拯。

救□。

救□。

救□心行平等。

意思解释

如梦令 继重阳韵

作者: 马钰 〔元代〕

原文展示:

入道休愁不肯。
回首不过寒况。
一志不荣身,
愿把众生提拯。
救。救。救心行平等。

白话文翻译:

抛弃烦恼,进入道理的境界,不要再忧愁。
回头看看,只不过是寒冷的遭遇。
心中一心向荣,却希望能够拯救所有众生。
救助。救助。救助内心的平等之行。

注释:

  • 入道:进入道理或道教的境界。
  • 休愁:停止忧愁,放下烦恼。
  • 寒况:寒冷的境遇,指生活困境。
  • 一志:一个志向,心中追求的目标。
  • 提拯:提拔和拯救,指帮助众生。
  • 心行平等:心中的行为要平等对待所有众生。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入道"的概念,引申了道教哲学的思想,强调了放下世俗忧愁的重要性。同时,诗中提到的"众生"与"平等"思想,可以追溯到佛教的慈悲理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关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融入道教和佛教思想,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表达对众生的关怀与救助,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 继重阳韵》在形式上运用了词牌的韵律,整体上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诗中“入道休愁不肯”一句,传达了对世俗烦恼的释然,体现出一种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接着“回首不过寒况”,则用回忆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的困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诗的最后部分,“救心行平等”直指救助众生的高尚情怀,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人性的关怀,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整体而言,诗人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其对道教与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道休愁不肯”:提倡进入道教哲理,放下世俗忧愁。
    • “回首不过寒况”:回望过去,洞悉生活的艰辛。
    • “一志不荣身”:志向未果,心中不甘。
    • “愿把众生提拯”:渴望能帮助他人,承担责任。
    • “救。救。救心行平等”:反复强调救助的重要性,倡导平等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入道休愁”与“愿把众生提拯”形成对比,强调内心的矛盾。
    • 重复:强调“救”字,突显救助的迫切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通过对众生的关怀和救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等情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象征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与哲学思想。
  • 寒况:代表现实生活的困境与挫折。
  • 众生:象征所有人,体现了诗人的博大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入道休愁不肯”中“入道”指的是?

    • A. 进入宗教境界
    • B. 进入官场
    • C. 进入商界
      答案: A
  2. 诗中强调的“救”字有几次出现?

    • A. 一次
    • B. 两次
    • C. 三次
      答案: C
  3. “寒况”指的是什么?

    • A. 天气
    • B. 生活困境
    • C. 情感问题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马钰的诗更关注于对众生的关怀,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均渗透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道教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