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忆旧
海雁桥边春苦。
几见落花飞絮。
重到柳行西,
懒问画楼何处。
凝伫。凝伫。
十顷荷花风雨。
白话文翻译:
在海雁桥边,春天的苦涩让我思绪万千。
不知多少次看到落花如飞絮般纷纷飘落。
我再次来到柳树下,已懒得去打听画楼在哪里。
我静静地伫立,伫立在此,
十顷荷花在风雨中摇曳。
注释:
- 海雁桥:可能指一座桥,名字中有“海雁”二字,象征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 春苦:春天带来的苦闷之情。
- 落花飞絮:形容花瓣和柳絮随风飘落,隐喻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 柳行西:指柳树的生长方向,可能是指向西边。
- 懒问:形容心情的淡漠,不愿意再去探询。
- 凝伫:表示静静地站立,凝视的状态。
- 十顷荷花:形容面积广阔的荷花,风雨中更显得凄美。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和坚韧,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本中,字子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吕本中在春天时节,回忆往事时所作。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一种苦涩,表现了他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忆旧》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春天的背景下,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海雁桥边春苦”,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春意却又略显忧伤的场景,海雁的归来象征着离别与重聚的复杂情感,春天的苦涩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几见落花飞絮”,通过细腻的观察,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自身情感的共鸣。落花与飞絮的意象交相辉映,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重到柳行西”,更是暗示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再访,但面对曾经的美好,心中却已然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漠的情绪。
最后以“十顷荷花风雨”结尾,荷花在风雨中摇曳,既是自然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折射。整体而言,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蕴含着诗人对过往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雁桥边春苦”: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苦涩,身处海雁桥边,思绪复杂。
- “几见落花飞絮”:多次见到落花与飞絮,象征着过去的回忆和失去的美好。
- “重到柳行西”:再次来到柳树下,似乎在思索过去的点滴。
- “懒问画楼何处”:对往日的美好已不再追问,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淡漠。
- “凝伫。凝伫。”:反复强调静静伫立的状态,显示出诗人的沉思和情感的凝重。
- “十顷荷花风雨”:在风雨中摇曳的荷花,既是自然景象,也是心中情感的象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花与飞絮相提并论,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凋零。
- 对仗:如“凝伫。凝伫。”的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海雁:象征着离别与团聚,代表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 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反映时间的流逝。
- 柳树:常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的孤独感。
- 荷花:象征纯洁与坚韧,风雨中的荷花更显得孤傲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海雁桥边春苦”中的“春苦”意指: A. 春天的美好
B. 春天的无奈
C. 春天的快乐
D. 春天的繁荣 -
诗中提到的“十顷荷花”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 A. 阳光明媚
B. 风雨交加
C. 寒风刺骨
D. 暴雪纷飞 -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A. 怀念与期待
B. 忘记与释然
C. 怀念与无奈
D. 反感与厌倦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吕本中的《如梦令 忆旧》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过往的思索,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吕本中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从情感到哲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