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貂黄岭官军 韦庄 〔唐代〕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 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骑着散乱的马匹,从太行山脉缓缓而下,远道从吴地会合前往陈仓。在江亭上,斜风细雨中,整日倚栏回忆着楚地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散骑:指骑兵队伍散乱无序。
- 萧萧:形容马蹄声或风声。
- 太行:太行山,位于今山西、河北交界处。
- 吴会:指吴地,今江苏一带。
- 陈仓: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 斜风细雨: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 江亭:江边的亭子。
- 尽日:整日。
- 凭栏:倚靠栏杆。
- 楚乡:指楚地,今湖北一带。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唐代诗人、词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庄的诗多写离乱漂泊之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随军行进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行军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漂泊与思乡之情。首句“散骑萧萧下太行”,以“散骑”和“萧萧”形容行军的散乱和凄凉,暗示了战乱的动荡不安。次句“远从吴会去陈仓”,说明了行军的遥远和艰辛。后两句“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则通过“斜风细雨”和“凭栏忆楚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散骑萧萧下太行”:散乱的骑兵队伍从太行山脉缓缓而下,萧萧的马蹄声增添了行军的凄凉感。
- “远从吴会去陈仓”:远道从吴地会合前往陈仓,说明了行军的遥远和艰辛。
- “斜风细雨江亭上”:在江亭上,斜风细雨中,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尽日凭栏忆楚乡”:整日倚靠栏杆,回忆着楚地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拟人:“萧萧”形容马蹄声,赋予了马蹄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斜风细雨”与“尽日凭栏”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行军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战乱时期人们的漂泊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散骑:象征战乱的动荡不安。
- 萧萧:象征行军的凄凉。
- 斜风细雨:象征凄凉的氛围。
- 凭栏:象征对故乡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散骑”指的是什么? A. 整齐的骑兵队伍 B. 散乱的骑兵队伍 C. 快速的骑兵队伍 答案:B
-
诗中的“楚乡”指的是哪里? A. 江苏 B. 湖北 C. 陕西 答案:B
-
诗中的“斜风细雨”营造了什么氛围? A. 欢乐 B. 凄凉 C.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
- 王昌龄《出塞》: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将士的艰辛。
诗词对比:
- 韦庄《题貂黄岭官军》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战乱时期的思乡之情,但韦庄的诗更侧重于行军的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韦庄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韦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