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真定城南异尘堂同诸公晚眺》
时间: 2025-01-06 09:17: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子 真定城南异尘堂同诸公晚眺》
作者: 白朴 (元代)
敞青红水边窗外,登临元有佳趣。
薰风荡漾昆明锦,一片藕花无数。
才欲语,香暗度。
红尘不到苍烟渚。
多情鸥鹭,尽翠盖摇残,红衣落尽,相与伴风雨。
横塘路,好在吴儿越女。
扁舟几度来去,采菱歌断三湘远,
寂寞岸花汀树。
天已暮,更留看,飘然月下凌波步。
风流自许,待载酒重来,淋漓墨,为写洛神赋。
白话文翻译
在窗外青红相间的水边,登高望远本有佳趣。
微风轻拂,昆明的锦绣随风摇曳,满池的藕花盛开。
我刚想开口说话,香气已悄然飘过。
红尘的喧嚣无法到达苍烟渚。
多情的鸥鹭,尽管翠盖摇曳,红衣也已落尽,
它们相伴在风雨之中。
在横塘路上,真好在吴儿与越女之间。
小舟几度往返,采菱的歌声在三湘之远已断,
岸边的花树显得寂寞。
天色已晚,更想留住这景象,在月下轻盈步履。
我自许风流,待再次举杯畅饮,淋漓的墨水,写下《洛神赋》。
注释
- 青红:形容窗外的水边景色。
- 薰风:温暖的风。
- 昆明锦:指美丽的景色,昆明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 藕花:指荷花,象征美丽。
- 红尘:指世俗的喧嚣与繁杂。
- 苍烟渚:指远处的水面。
- 吴儿越女:指古代吴地的女子和越地的女子,暗指美人。
- 采菱歌:采菱时所唱的歌,象征田园生活的恬淡。
- 洛神赋:曹植的著名作品,描写美丽的洛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杂剧创作。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摸鱼子》是一首表现风景与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水边景色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头几句描绘了窗外的美丽景色,青红相间的水边充满生机,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诗人以藕花盛开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繁华与宁静相结合的美感。
而后,诗人对红尘的感叹,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对自然美的向往。鸥鹭与翠盖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映射了诗人对友人相伴的珍视。横塘路上的情景,展现出一幅田园风光,诗人通过采菱歌的回忆,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情。
最后,诗句“待载酒重来,淋漓墨,为写洛神赋”则传达出作者对再度回归自然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超然的风流与人生态度。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理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敞青红水边窗外,登临元有佳趣。”:描写窗外的景色,表达登高望远的乐趣。
- “薰风荡漾昆明锦,一片藕花无数。”:微风轻拂下的美丽景色,藕花盛开。
- “才欲语,香暗度。”:诗人刚想说话,香气已悄然飘过,表现宁静与优雅。
- “红尘不到苍烟渚。”:世俗的喧嚣无法到达这里,强调宁静的环境。
- “多情鸥鹭,尽翠盖摇残,红衣落尽,相与伴风雨。”:鸥鹭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与陪伴的情感。
- “横塘路,好在吴儿越女。”:描绘横塘路的美丽,吴儿与越女暗指美丽的女子。
- “扁舟几度来去,采菱歌断三湘远,寂寞岸花汀树。”:小舟往返,歌声断绝,表现孤独的心情。
- “天已暮,更留看,飘然月下凌波步。”:天色已晚,想在月下继续沉醉。
- “风流自许,待载酒重来,淋漓墨,为写洛神赋。”:自许风流,期待再次相聚的情景与对美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意。
- 拟人:鸥鹭的描写赋予了生命,表现了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逃避世俗喧嚣的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潇洒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边:象征宁静与流动,代表生命的源泉。
- 藕花:象征纯洁、美好,传达出田园生活的恬淡。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表现对喧嚣的排斥。
- 鸥鹭:象征孤独与陪伴,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
- 月下:象征宁静与思考,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横塘路”象征什么?
-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 B. 田园的恬淡生活
- C. 壮丽的山川
-
“采菱歌断三湘远”中的“三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南
- B. 浙江
- C. 河南
-
诗人想通过“待载酒重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世俗的逃避
- B. 对友情的珍视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江南春》 杜甫
诗词对比:
- 白朴的《摸鱼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白朴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白朴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