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王彦立所居南斋,榜真隐,庭中新》
时间: 2025-01-06 09:28: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王彦立所居南斋,榜真隐,庭中新》 作者:白朴 〔元代〕
渺高情公子,得真隐信悠哉。
占上下壶天,中间隙地,凿破莓苔。
移将鉴湖寒影,放微风滟滟翠奁开。
便有一番荷芰,都无半点尘埃。
夜深明月晃闲阶。
不负小亭台。
尽罗袖盛香,碧筒吸露,一洗胸怀。
红莲故家幕府,看新诗题咏满南斋。
好听萧萧风雨,老夫从此须来。
白话文翻译:
这位高贵的公子,得到了真隐的信任,悠然自得。
在这片天地之间,我仿佛凿破了茂密的莓苔。
把鉴湖的寒影移到这里,轻风徐来,翠色的帷帐缓缓打开。
于是这里便有一片荷花,却没有一点尘埃。
夜深时,明月摇晃着空闲的台阶。
我不辜负这小亭台。
尽情地把袖子展开盛香,用碧筒吸取露水,洗净我的心怀。
红莲的故家已经在幕府,看到新诗题咏满南斋。
听那萧萧的风雨声,老夫从今往后定要常来。
注释:
- 渺:渺小,微不足道。
- 信悠哉:信任悠然自得。
- 壶天:形容广阔的空间。
- 莓苔:指长满苔藓的地方。
- 鉴湖:即指湖水,常用来形容清澈的水面。
- 荷芰:指荷花和芰荷,象征清纯美好。
典故解析:
- 鉴湖:典故源于“鉴湖之水”,常用来代表清澈明亮的意境。
- 红莲:常被用作诗词中美好、纯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和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文化背景下,他的诗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白朴居住的南斋,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描绘了一个清幽雅致的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开篇即以“渺高情公子”引入,既有对高贵身份的自谦,也表达了对真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描绘的环境极为优雅,湖水、微风、荷花构成了一幅清幽的图景,给人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通过“鉴湖寒影”和“碧筒吸露”,表现了内心的清净与澄澈,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和对外物尘埃的超脱。最后,诗人感叹“老夫从此须来”,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视和期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其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渺高情公子,得真隐信悠哉: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渺高情公子”,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占上下壶天,中间隙地,凿破莓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天地,似乎打破了苔藓的束缚。
- 移将鉴湖寒影,放微风滟滟翠奁开:将湖水的冷影移至自己的生活中,微风轻拂,帷帐慢慢打开,象征着自由与舒适。
- 便有一番荷芰,都无半点尘埃: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之美。
- 夜深明月晃闲阶:描绘夜晚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尽罗袖盛香,碧筒吸露,一洗胸怀:通过盛香和吸露,象征着心灵的洗净与升华。
- 红莲故家幕府,看新诗题咏满南斋: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新诗的期待。
- 好听萧萧风雨,老夫从此须来:结尾处的感慨,显示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鉴湖寒影”比喻内心的宁静。
- 拟人:如“明月晃闲阶”赋予月亮以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和谐,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追求宁静、超脱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高雅。
- 明月:象征清澈、宁静的心境。
- 微风:象征自由、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称自己为何种身份? A. 渺小的公子
B. 高贵的王子
C. 隐士
D. 老人 -
诗中提到的“鉴湖”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清澈的水面
C. 远方的山
D. 乡愁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山中问答》和《木兰花慢》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白朴则更多地表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两者在意境上虽有差异,但都传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白朴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