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赞佛》
时间: 2025-01-06 08:02: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
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
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
圆成无得无知。信法界空空寂灭机。
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
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
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
白话文翻译:
在净梵王的宫殿中,太子对我非常恭敬,雪山在六个时节中变化。
世间的情感我已断念,心中毫无挂碍,像是云根水谷,麻麦充饥。
小草可以容纳须弥山,毛发能吞下大海,自古以来男子汉都应有这种领悟。
超越生死,任凭宇宙的循环,不去在意东西方的差别。
圆满地达到无得无知的境地,信仰法界的空空寂灭。
而且不必劳心去修习定力,安静地坐禅,悠闲地度过整天。
真正的道理无时无刻,真正的功夫并非表象,动静之间朦胧合乎圣规。
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能通达般若智慧,便是证悟了释迦牟尼的教义。
注释:
- 净梵王宫:佛教中的净土,象征着圣洁与宁静。
- 太子:指佛教中的太子,可能暗指释迦牟尼。
- 雪山六期:指雪山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象征事物的无常。
- 云根水谷、麻麦充饥:比喻简单的生活状态,不依赖于繁杂的世俗情感。
-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用小事物比喻大事物,表现内心的包容与超脱。
- 超生灭:超越生死轮回。
- 般若:智慧,尤其是对空性和真理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处机(1148年-1227年),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致力于道教和佛教的融合。其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及宇宙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丘处机晚年,期间他对佛教的研究和体悟加深,诗中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个人的修行感悟。
诗歌鉴赏:
《沁园春 赞佛》是一首探讨佛教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全诗从“净梵王宫”开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接着通过对世情的断念和对物质的超越,表达了作者对世俗欲望的超脱。在“芥纳须弥,毛吞大海”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表现出一种包容和大气的胸怀,显示出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宽广与深邃。
此外,诗中提到的“超生灭,任循环宇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死的洒脱和豁达。这不仅是对佛教轮回观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最后,诗中提到的“无高下,但能通般若”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表明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同样的境地。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佛教哲理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净梵王宫,太子殷勤,雪山六期:开头引入圣洁的场景,暗示对佛教的尊重与向往。
- 把世情我态,丝毫断念,云根水谷,麻麦充饥: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断绝,强调简单生活的满足。
- 芥纳须弥,毛吞大海,自古男儿了悟时:用比喻表达包容与理解的能力,强调悟道的重要性。
- 超生灭,任循环宇宙,不管东西:超脱生死的轮回,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圆成无得无知:达到一种无所欲求的境地。
- 信法界空空寂灭机:信仰空灵的法界,体验内心的宁静。
- 又勿劳习定,安禅作用,偷闲终日,打坐行治:强调修行不必拘泥于形式,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安宁。
- 大理无时,真功非相,动静昏昏合圣规:真理不受时间限制,真正的功夫在于内心的统一。
- 无高下,但能通般若,总证牟尼: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达到佛教的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芥纳须弥”,“毛吞大海”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与赞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超越,展现了丘处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净梵王宫:象征着纯净与神圣。
- 雪山:象征着无常与变化。
- 云根水谷:象征着简单生活的满足。
- 芥与须弥:象征着微小与宏大的对比,表现哲理的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法界”主要指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心灵的宁静
- C. 佛教的空性
- D. 自然界
-
诗中强调的智慧称为?
- A. 智慧
- B. 般若
- C. 觉悟
- D. 理性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空性和智慧的经典佛教经文。
-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展现了作者对生死、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探讨内心的宁静,但更多的是对乡愁的表达。
- 《登高》(杜甫):从宇宙的浩瀚中思考人生的孤独与苦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丘处机与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