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纸卷烟,限鱼韵》
时间: 2025-01-19 19:58: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纸卷烟,限鱼韵
作者: 王理孚 〔近代〕
玉软香温,情长纸短,蕉心未舒。
记寸寸裁匀,千丝藕断,纤纤约住,双指葱腴。
片刻绸缪,烟销灰冷,莫怪焚如便弃如。
来佳客,又一枝持赠,相对吹嘘。
相思有种难锄。心拔了卷施死复苏。
看麝化轻尘,更翻飘堕,蟹行细字,逐个消除。
最后三分,抛渠未得,曾染樱唇半点朱。
空惆怅,是羡人香草,渺渺愁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纸卷烟在燃烧中散发出温暖的香气,情感的延续与纸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忆起那精致的裁剪,仿佛是对爱恋的细腻描绘,却终究无法断绝。片刻的缠绵,烟雾渐散,留下灰烬,诗人不禁感慨,缘分如烟,易逝难留。来访的朋友赠送的烟卷,让人更觉得相思之苦。心中的思念如同拔除的杂草,难以根除,仿佛经历了生死的轮回。看那轻烟飘散,像是逐渐消逝的往事,留下的只有淡淡的惆怅和无尽的思念。
注释:
- 玉软香温:形容烟卷的柔软和香气。
- 蕉心未舒:蕉心指的是蕉叶心脏部分,未舒表示情感未能舒展。
- 千丝藕断:比喻感情的脆弱,似千丝万缕,虽缠绵却难以相连。
- 片刻绸缪:意指短暂的缠绵。
- 莫怪焚如便弃如:不要怪我如烟般的爱情,因其易逝而被抛弃。
- 心拔了卷施死复苏:心中对于情感的挣扎与复苏,形象地表现了思念的痛苦。
- 蟹行细字:比喻细腻的文字和情感,逐渐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理孚是近代著名的诗人,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时期。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变革之际,诗人经历了个人生活的起伏与社会的动荡,情感丰富而复杂,反映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王理孚的《沁园春 纸卷烟,限鱼韵》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诗作,巧妙地将烟卷的形象与内心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念。诗中的“玉软香温”与“情长纸短”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烟卷的脆弱与爱情的易逝。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那种轻柔而短暂的美好,仿佛一瞬间的缠绵却又无比珍贵。
整首诗以烟卷为线索,串联起了对爱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细腻的意象,如“千丝藕断”、“蟹行细字”,不仅表现了情感的缠绵与复杂,也暗示了生活中无法割舍的痛苦与无奈。通过对瞬息万变的烟雾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体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常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软香温”:烟卷的温暖与柔软象征着温情的回忆。
- “情长纸短”:爱情的深厚与生活的短暂形成对比。
- “蕉心未舒”:暗示着情感的压抑与未能表达的苦闷。
- “片刻绸缪”:瞬间的美好与永恒的渴望。
- “莫怪焚如便弃如”:对爱情逝去的无奈与自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卷比作爱情,表达其短暂与脆弱。
- 拟人:情感似乎具有生命,能“复苏”与“消除”。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爱与失去、记忆与遗忘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爱情脆弱性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纸卷烟:象征爱情的甜美与易逝,反映了生活的无常。
- 蕉心:代表情感的脆弱与未能舒展的内心。
- 细字:象征细腻的情感与难以言说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长纸短”形容了什么? A. 情感深厚与纸张短暂
B. 纸卷烟的质量
C. 人生的无常 -
“千丝藕断”暗示了什么? A. 情感的细腻与脆弱
B. 藕的生长
C. 烟卷的形状 -
诗中提到的“蟹行细字”意指? A. 文字的消逝
B. 蟹的形态
C.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王理孚的《沁园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但王理孚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离别的哀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王理孚诗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