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十六 送佩兰袁子还闽》
时间: 2024-09-19 20:4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满河阳,棠阴蔽野,久着贤声。
记京第相逢,仙凫书接,山楼久住,藜火宵明。
笔擅三长,才堪八面,每见挥毫对客成。
白鸥园,平生老眼,为尔偏青。
谩夸词翰纵横。还自愧文章浪得名。
念此日编摩,真劳旧宰,它年流播,尽付来英。
宝泽楼前,琼恩堂上,几度笙歌共醉醒。
沧洲远,鳌峰乌石,目送君行。
白话文翻译:
河阳的花开得繁盛,棠树的阴影遮蔽了广阔的田野,常常听到贤士的声音。
记得在京城的某次相逢,仙鹤传书,山楼之上长住,夜晚的藜火明亮如昼。
我笔力擅长于三长(对仗工整、用词考究),才华足以应对八方,常常在与客人交流时挥毫成篇。
在白鸥园中,我的眼睛已老,却为你而格外青睐。
我漫夸词句的纵横,却又自愧文章名声是浪得的。
想到今天的相聚,真是要多谢老宰相,他年若能流传,尽归你们这些后起之英才。
在宝泽楼前,琼恩堂上,我们曾几度酩酊共醉。
远望沧洲,鳌峰与乌石,目送你的离去。
注释:
- 河阳:地名,指的是河阳地区,花开繁盛的地方。
- 棠阴:指的是棠树的阴影。
- 贤声:贤士的声音,指贤人的言论或学问。
- 仙凫:比喻传书的信使。
- 藜火:夜晚用藜草的火,意指温暖的夜晚。
- 宝泽楼、琼恩堂:地名,象征美好的聚会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明代诗人,字云卿,号白石,曾任内阁首辅。其诗文以清新俊逸、意境深远为特点,常有对后辈的教诲和期许。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言送别友人袁子回闽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二十六 送佩兰袁子还闽》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悠远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友人的才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以“花满河阳,棠阴蔽野”引入,生动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河阳,营造出一种温馨的送别氛围。接着,诗人回忆与袁子的相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钦佩之情,“笔擅三长,才堪八面”,显示了对袁子文才的赞美,并且表达了自己在友人面前的谦卑与自愧。
诗中“念此日编摩,真劳旧宰”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旧时宰相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发展的美好希冀。最后以“目送君行”收尾,令人感受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着深厚的人情味,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真诚祝福与期望,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满河阳,棠阴蔽野:描绘了春天的河阳,花开满地,棠树的阴影覆盖了田野,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景象。
- 久着贤声:常常听到贤士的言论,突显出文人雅士的聚集。
- 记京第相逢:回忆在京城相遇的情景,拉近了与袁子的距离。
- 白鸥园,平生老眼,为尔偏青:白鸥园是理想的聚会之地,诗人虽已年迈,但仍对袁子充满青睐与期待。
- 谩夸词翰纵横:表达了自己对文采的自谦与对友人才能的推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凫”比喻信使,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如“目送君行”,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后辈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棠阴:象征庇护与安宁。
- 白鸥园:理想的文人聚会之地,象征高洁。
- 藜火:象征温暖的夜晚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满河阳”象征了什么?
- A. 繁荣的景象
- B. 凋零的花朵
- C. 冬天的寒冷
- D. 夜晚的寂静
-
诗人对袁子的才华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懈怠
- B. 钦佩
- C. 怀疑
- D. 忽视
-
“目送君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自豪
- D. 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夏言的《送佩兰袁子还闽》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离别,但夏言的诗更注重对友人的才华与未来的期许,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