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14 20:53: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元好问 〔金朝〕
枕上吴山,隐隐见宫眉修碧。
人好在断浑似,画图相识。
罗袜尘香来有信,玉箫声远寻无迹。
恨不将春色醉仙桃,迷芳席。
婵娟月,韶华日。
梦已尽,愁仍积。
江花共江草,几时终极。
锦树摧残胡蝶老,冰绡剪破鸳鸯只。
拌楚云湘雨一生休,休相忆。
白话文翻译
在枕边隐约可以看到吴山的青翠,宛如宫中女子的修长眉目。
那个人的美丽仿佛在梦中,似曾相识。
轻盈的罗袜随着尘香而来,玉箫的声音却远不可寻。
我恨不能将春色酩酊醉倒在仙桃下,迷醉于芳香的席间。
月如婵娟,日如韶华。
梦已成空,愁绪依然堆积。
江边的花草,何时才能终止这份惆怅?
锦绣的树木被摧残,蝴蝶已老,冰绡剪破了鸳鸯的情。
在楚云湘雨中,人生也只能到此为止,别再相忆。
注释
- 吴山:指的是位于今中国浙江省的吴山,象征美好的环境。
- 宫眉:指宫女的眉毛,暗指美丽的女子。
- 罗袜:轻薄的袜子,常与美丽的女子相联系。
- 尘香:指香气,可能是指花香或女子的香气。
- 玉箫:指一种乐器,象征优雅的音乐。
- 仙桃:传说中的美味水果,象征春色和美好时光。
- 婵娟:指美丽的月亮,常与女子的容貌相提并论。
- 锦树:美丽的树木,象征生机和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在历史上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尤其擅长词和诗。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呈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满江红》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元好问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常常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国家局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怀旧情绪的词作。开头通过描绘吴山的隐约景象,勾勒出美丽的女性形象,暗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词中反复提到的“春色”、“玉箫”等意象,不仅体现了词人的审美情趣,也映射出他对逝去春光的无尽惋惜。
随着词意逐渐深入,作者的情感愈加浓烈,表达了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无奈与愁苦。尤其是“梦已尽,愁仍积”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生中的遗憾和失落。词的最后,作者以“拌楚云湘雨一生休”收尾,仿佛在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整首词在意象的选择上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元好问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枕上吴山,隐隐见宫眉修碧:在枕边隐约可见吴山,象征着美丽的女子。
- 人好在断浑似,画图相识:那个人的美丽如同梦中人,似曾相识。
- 罗袜尘香来有信,玉箫声远寻无迹:轻盈的袜子伴随香气而来,但音乐的声响却遥不可追。
- 恨不将春色醉仙桃,迷芳席:我多么希望能沉醉于春色与美好的宴席之中。
- 婵娟月,韶华日:月亮如婵娟,日子如韶华,暗示美好的时光。
- 梦已尽,愁仍积:梦已经结束,愁绪却依然堆积如山。
- 江花共江草,几时终极:江边的花草,何时才能结束这份忧愁?
- 锦树摧残胡蝶老,冰绡剪破鸳鸯只:美丽的树木被摧残,蝴蝶也已老去。
- 拌楚云湘雨一生休,休相忆:在楚云湘雨中,人生只能此刻结束,别再相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女子的眉目,增添了美感。
- 拟人:将春色、梦等抽象概念赋予生命,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婵娟月,韶华日”,增强了词的韵律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山:象征着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 罗袜:代表美丽女子的轻盈与优雅。
- 玉箫:象征高雅的艺术和浪漫的气息。
- 春色:代表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含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吴山”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美丽的女子
C. 历史遗迹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玉箫”象征_____。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对/错)
答案
- B
- 优雅的音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慨相似。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满江红》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李白更多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而元好问则侧重于对逝去美好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词选》
- 《金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