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国宝使》

时间: 2025-01-01 17:54:02

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

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仆射,相天子,对泣妻儿不知止。
砀山之贼着柘黄,金祥殿前送国玺。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解玺肯为齐侍中?

白话文翻译:

杨仆射(杨维桢的自称),面对皇帝,泪流满面,与妻子和孩子告别,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砀山的贼寇身穿柘黄衣服,在金祥殿前奉送国玺。
难道不曾听闻谢家傲慢的官员能生出清风吗?解开国玺的人愿意为齐侍中服务?

注释:

  • 仆射:古代官职,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 相天子:指代皇帝。
  • 砀山之贼:指的是反叛的盗贼,砀山是一个地名。
  • 柘黄:指一种颜色,通常为黄色,这里形容贼寇的服装。
  • 金祥殿:指的是皇宫中的殿宇。
  • 谢家:指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因其清正廉洁而闻名。
  • 侍中:指皇帝身边的官员,地位较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著名诗人,生于元英宗时期,曾任官职,精通诗文。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象,抒发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朝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了对家庭与国家责任的双重纠葛。

诗歌鉴赏:

《押国宝使》通过对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交织,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诗的开头,诗人以“对泣”描绘了自己与家人分别时的悲痛,生动地表达了在国家危机中,个人情感的无奈与沉重。砀山的贼寇形象则突显了社会动荡的现实,这一对比使得诗中情感更显深刻。接着,诗人提及“解玺”的官员,暗示在国家动荡中仍有清正之士存在,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对比,展现了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深切的忧虑和对家庭的愧疚,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杨仆射,相天子:诗人自称,在此处暗示自己身份的尴尬,面对皇帝,心中无比沉重。
  • 对泣妻儿不知止:与家人分别,泪水止不住,表现出对家庭的深切依恋和对国家动荡的无奈。
  • 砀山之贼着柘黄:贼寇的形象令人震惊,显示出社会的混乱和无序。
  • 金祥殿前送国玺:国玺是国家的象征,送国玺的情景暗示国家面临贼寇的威胁。
  • 岂不闻谢家傲吏生清风:疑问句,反映出对清官的渴望与失望。

修辞手法:

  • 对比: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贼寇与国家命运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与国家的悲剧交织,表达了对家庭与国家责任的深切思考,揭示了在动荡时期个体所承受的痛苦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玺:象征国家的权威和正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注。
  • 泪水:象征悲伤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对家庭和国家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杨仆射”指的是作者的什么身份?

    • A. 皇帝
    • B. 诗人
    • C. 官员
    • D. 贼寇
  2. 诗中提到的“柘黄”是指什么?

    • A. 一种颜色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食品
    • D. 一种动物
  3. “对泣妻儿不知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悲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绘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忧愁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与《押国宝使》都涉及离别,但前者更偏向于友情与祝福,而后者则沉重地反映了国难与家庭的悲哀。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