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海》
时间: 2025-01-01 14:5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孔北海,辟一隅。
座客日高谈,论未闻,谈庙谟。
弥生本独士,罪书空累予。
在生承祖亦清俊,献策未为疏。
言不听,何取诛?
孔北海,儒亦迂。
郑玄何取尊乡闾,
妻孥已属青州牧,流矢几前犹读书。
白话文翻译:
孔北海,开辟了一片天地。
座上宾客在日高时热烈讨论,讨论的是我未曾听闻的庙堂之事。
弥生本是个独立的人,冤屈的书信空自累及我。
他生前承继了祖辈的清俊,献出的计策也未曾显得疏漏。
言论无人听从,何以取其罪?
孔北海,即使是儒者也显得迂腐。
郑玄何必尊重乡里的人,
妻儿已归于青州的牧守,流亡之前仍然在读书。
注释:
- 孔北海:指孔子的后裔,象征儒家文化。
- 辟一隅:开辟一片天地,意味着独立或特立独行。
- 庙谟:指的是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针。
- 弥生:指春天,古代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
- 罪书:指对自己的冤屈或控诉。
- 郑玄: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因其学识而被尊重。
- 青州牧:指统治青州的地方官。
- 流矢:流亡或漂泊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年-1359年),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孔北海》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往往面对政治的失意与个人的困扰。杨维桢通过描写孔北海的形象,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思考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诗歌鉴赏:
《孔北海》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作者通过对孔北海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对儒家文化的深思与反思。诗中提到的“庙谟”与“独士”,让人联想到士人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借助孔北海的形象,表达了知识分子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力感。
此外,诗中对郑玄的提及,反映了对传统士人身份的重新审视,质疑那些仅仅依赖于名声与地位的人。整首诗通过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失落与反思,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体现了士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孔北海,辟一隅。: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象征着独立与自我。
- 座客日高谈,论未闻,谈庙谟。:描写客人们在热烈讨论国家大事,却未必能听到真正有价值的言论。
- 弥生本独士,罪书空累予。:弥生虽为独立之人,却因冤屈而无所依靠。
- 在生承祖亦清俊,献策未为疏。:强调了家族的荣耀与个人的智慧,但献出的建议却未被重视。
- 言不听,何取诛?:表达了对言论不被听取的失望。
- 孔北海,儒亦迂。:孔北海虽为儒者,却显得迂腐。
- 郑玄何取尊乡闾,:质疑郑玄为何要尊重家乡的人。
- 妻孥已属青州牧,流矢几前犹读书。:描绘了身处流亡境地的知识分子,仍然保持学习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孔北海与郑玄的对比,展示了不同士人对社会的反应。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儒家文化的反思,对士人境遇的同情,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北海:象征儒家文化的传承与责任。
- 庙谟:国家治理的智慧,象征政治的复杂与无奈。
- 独士:独立的士人,象征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孔北海》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杨维桢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庙谟”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理想
- B. 治国方针
- C. 文化传承
-
“言不听,何取诛?”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社会的无奈
- B. 对理想的失望
- C. 对朋友的不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杨维桢《孔北海》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士人生活的思考,但杨维桢更偏向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