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时间: 2025-01-06 12:4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上高楼接海霞,
疏林藏不尽欲栖鸦。
回廊曲槛别人家,
征鸿外,风冷夕阳斜。
灯暗鼓三挝。
望中烟隐树月笼沙。
白云如梦绕天涯。
梧桐雨,和泪滴寒莎。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之上,海霞映照,
稀疏的树林里,栖息的乌鸦藏不尽。
回廊曲折,隔着别人家的院落,
外面的征鸿飞过,微风中带着冷意,夕阳斜照。
灯光昏暗,鼓声轻轻敲打。
望去烟雾缭绕,树影模糊,月光笼罩着沙滩。
白云如梦,环绕着天涯。
梧桐树下细雨如丝,泪水滴落在寒冷的莎草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海霞:海上日落时的霞光,形容美丽的景色。
- 疏林:稀疏的树林,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 欲栖鸦:想要栖息的乌鸦。
- 回廊:环绕的走廊,指建筑物间的通道。
- 征鸿:指归来的大雁,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 鼓三挝:指轻轻敲打鼓声,营造宁静氛围。
- 烟隐树月笼沙:形容烟雾缭绕,月光照耀着沙滩的景象。
- 梧桐雨:梧桐树下的细雨,表达凄凉和伤感。
典故解析: “征鸿”通常用来象征离别,历史上常见于诗词中。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舟,元代文学家和政治家,著有《郁离子》等作品。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小重山》创作于元代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时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折射出其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小重山》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境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高楼之上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欣赏。开篇“城上高楼接海霞”,以壮丽的海景作为背景,暗示了作者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接着,通过“疏林藏不尽欲栖鸦”描绘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独的氛围,乌鸦的存在象征着思乡和离别的情感。
诗中“回廊曲槛别人家”一语,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环境,隔着回廊,仿佛在窥视他人的生活,而“征鸿外,风冷夕阳斜”则进一步强调了夕阳西下时的凄凉,营造出一种孤独感。随后“灯暗鼓三挝”,以昏暗的灯光和轻敲的鼓声,传递出一种低沉的情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末“梧桐雨,和泪滴寒莎”,更是将孤独和悲伤推向高潮,雨声和泪水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高楼接海霞:高楼之上,海面上霞光照耀,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
- 疏林藏不尽欲栖鸦:树林稀疏,乌鸦的栖息之地无限,寓意内心的孤独。
- 回廊曲槛别人家:回廊蜿蜒,隔着他人的院落,暗示对他人生活的窥探。
- 征鸿外,风冷夕阳斜:大雁归来,微风中带着冷意,夕阳斜照,增添了孤独感。
- 灯暗鼓三挝:昏暗的灯光和轻声的鼓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望中烟隐树月笼沙:烟雾缭绕,树影朦胧,月光笼罩沙滩,意象迷离。
- 白云如梦绕天涯:白云如梦,环绕天涯,表现诗人的思绪和理想。
- 梧桐雨,和泪滴寒莎:细雨如丝,泪水滴落,传达深刻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白云如梦”形象地表现了梦幻般的意境。
- 拟人:烟雾、月光等自然元素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表现。
- 对仗:如“灯暗鼓三挝”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高楼、夕阳、孤雁等意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孤独和悲伤的感受,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人类的追求与理想,同时也反映出孤独。
- 海霞:象征美好与广阔,表现诗人的向往。
- 疏林、鸦:表现孤独和思乡之情。
- 征鸿:象征离别与归来,勾起诗人的思乡情怀。
- 灯暗、鼓声: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孤独的氛围。
- 白云如梦: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的不可及。
- 梧桐雨:寓意悲伤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城上高楼接海霞”中的“海霞”指的是什么? A. 海上的云彩
B. 海边的夕阳
C. 海洋的美景
D. 海岸的风光 -
“灯暗鼓三挝”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宁静
C. 欢乐
D. 兴奋 -
“梧桐雨,和泪滴寒莎”中“寒莎”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孤独
C. 爱情
D. 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小重山》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基更注重孤独的情感,而苏轼则表现出更为开阔的胸怀和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