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夜宿法相寺东斋,闻雨声凄异,达旦不寐》
时间: 2025-01-06 12:2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夜宿法相寺东斋,闻雨声凄异,达旦不寐
作者:黄公渚
禅榻潇潇秋雨昏。
檐声添夜漏,恼愁人。
惯抛美睡对炉熏。
沈沈夜,灯外即前尘。
习静与僧临。
茶铛松火活,小团春。
枯荷世界厌声闻。
人间事,何似梦中真。
白话文翻译
在佛堂的床上,我听着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夜色渐深。
雨声伴随着滴答的夜漏,更让人感到烦恼。
我习惯于在炉火旁安然入睡,却在这个沉沉的夜里,
灯光透过窗外,似乎看到了往日的种种。
我与僧人一起习静,品茗而谈,
炉火在松木的支撑下闪烁着,像是春天的小团聚。
对于这枯萎的荷花世界,我已感到厌倦。
人世间的事情,何尝不像梦中的真实呢?
注释
- 禅榻:指佛教的禅床,供僧人打坐或休息用。
- 潇潇:形容秋雨细密而轻柔的样子。
- 檐声:指雨水滴落在屋檐上的声音。
- 夜漏:指漏水的滴答声,象征夜晚的寂静和孤独。
- 沈沈夜:形容夜色深沉,令人感到压抑。
- 习静与僧:指与僧人一起修习静心之法。
- 茶铛:指用来煮茶的器具。
- 松火:指用松木点燃的火,火焰明亮而温暖。
- 小团春:形容温暖的春日气息,带有团圆的美好意象。
- 枯荷:指冬天枯萎的荷花,表达人生的无常。
典故解析
“枯荷世界厌声闻”中的“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对荷花的钟爱,荷花常象征纯洁与美好,而在此句中,枯萎的荷花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奈与变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公渚(1886-1958),字和甫,号公渚,近现代著名诗人,擅长词曲,才华横溢,作品多以山水、佛教、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公渚在法相寺夜宿之时,正值秋雨绵绵,诗人于静谧的夜晚反思人生,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法相寺夜宿时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处,“禅榻潇潇秋雨昏”,通过“潇潇”二字生动描绘了秋夜的雨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下来的“檐声添夜漏,恼愁人”,不仅描绘了雨声和滴漏声的交织,也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表现出他对孤独的无奈与烦恼。
“惯抛美睡对炉熏”一句,展现了诗人习惯于温暖的炉火旁安然入睡的生活,然而这份安逸在这个沉重的夜晚却被打破,显得格外无力。接着,诗人提到“灯外即前尘”,灯光映照下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种种,增添了更多的惆怅。
在与僧人一起“习静”的描写中,诗人试图寻找内心的宁静,而“茶铛松火活,小团春”则表现出一种温暖与和谐的生活气息,尽管外界的枯荷世界让他感到厌倦,但诗人仍然对人间的事物保持着一种哲理般的思考。
最后一句“人间事,何似梦中真”,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感慨人世间的种种犹如梦中景象,虚幻而难以把握,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禅榻潇潇秋雨昏:描绘了在秋雨中,诗人独自坐在佛堂的情境。
- 檐声添夜漏,恼愁人:雨声与滴漏声交织,增添了诗人的烦恼。
- 惯抛美睡对炉熏:以往习惯于炉火旁的安逸生活如今被打破。
- 沈沈夜,灯外即前尘:深夜的灯光映照出往日的记忆,令人感伤。
- 习静与僧临:与僧人一起修身养性,尝试寻找内心的宁静。
- 茶铛松火活,小团春:表现出温暖的生活气息与人际间的和谐。
- 枯荷世界厌声闻:对世俗的厌倦,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 人间事,何似梦中真:对人世间的种种感慨,类似梦境般的虚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间事,何似梦中真”,将人生比作梦境,表现出虚无感。
- 拟人:如“檐声添夜漏”,将雨声与滴漏声赋予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忧伤与思索,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檐声:雨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禅榻: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 枯荷: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凋零。
- 灯光:象征着记忆与往事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禅榻”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床铺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花卉 -
填空题:诗中“檐声添夜漏,恼__人”中的空格应填入什么字?
-
判断题:诗人对世间的事情感到非常满足和快乐。 (是/否)
答案:
- B
- 愁
- 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小重山》:两首诗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人生的思索。但是《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小重山》则更强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唐诗三百首》
- 《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