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1-19 14:52:55意思解释
摸鱼儿
作者: 张翥 〔元代〕
原文展示:
问西湖旧家儿女,香魂还又连理。
多情欲赋双蕖怨,闲却满奁秋意。
娇旖旎。爱照影红妆一样新梳洗。
王孙正拟。唤翠袖轻歌,玉筝低按,凉夜为花醉。
鸳鸯浦,凄断凌波梦里。
空怜心苦丝脆。吴娃小艇应偷采,一道绿萍犹碎。
君试记。还怕是西风吹作行云起。
阑干谩倚。便载酒重来,寻芳已晚,余恨渺烟水。
白话文翻译:
我问西湖的故人家儿女,是否又像香魂那样重聚。
多情想要写下对双莲的哀怨,闲暇中却感到满桌的秋意。
娇媚而美丽,仿佛是新妆后映照出的红影。
王孙正想,唤来翠袖轻唱,玉筝轻拨,凉夜使花儿陶醉。
鸳鸯浦,梦中凄凉得断了波影。
我空自怜惜心中苦涩的细丝。吴娃的小舟应该偷偷采莲,一道绿萍依然碎裂。
你可记得?还怕是西风吹动行云而起。
我随意倚靠栏杆,便想载酒重来,寻芳已晚,余下的恨意如烟水般渺茫。
注释:
- 香魂: 形容女子的芳香与灵魂。
- 双蕖怨: 双瓣的荷花,象征着相思与怨恨。
- 玉筝: 形容古筝,意在渲染音乐的优雅。
- 鸳鸯浦: 指小溪、湖泊,鸳鸯象征着爱情。
- 吴娃: 吴地的女子,代表着美丽的女子。
- 绿萍: 水面上的浮萍,象征着流逝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出身于士族,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摸鱼儿》是在作者对西湖美景的怀念与感慨中创作的。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承载了许多文化故事与情感寄托,作者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惆怅。
诗歌鉴赏:
《摸鱼儿》通过优美的词句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思念与对往昔时光的追忆。首句“问西湖旧家儿女”便引出了对旧友的问候,这种亲切感让人倍感温暖。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夜晚的西湖,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诗中提到的“鸳鸯浦”和“小艇偷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在诉说着那些难以忘怀的过往。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香魂”、“双蕖怨”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便载酒重来,寻芳已晚,余恨渺烟水”更是将这种惆怅推向高潮,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难以再现的遗憾,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西湖旧家儿女,香魂还又连理: 提问故人,暗含对往日情谊的怀念。
- 多情欲赋双蕖怨,闲却满奁秋意: 诗人想写下对美好事物的哀怨,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复杂性。
- 娇旖旎: 形容女子妩媚动人,增添了诗的柔美感。
- 爱照影红妆一样新梳洗: 自然景色与女子的美丽相互映衬。
- 王孙正拟: 暗示王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空怜心苦丝脆: 表达了内心的苦涩与无奈,增添了悲凉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香魂”、“双蕖”描绘情感的细腻。
- 拟人: 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体现了诗人的修辞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体现了对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 象征着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 鸳鸯: 代表爱情与美好情感。
- 秋意: 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摸鱼儿》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翥
C. 杜甫
D.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香魂”指的是: A. 酒的香味
B. 女子的芳香与灵魂
C. 春天的气息
D. 花的芬芳 -
“便载酒重来,寻芳已晚”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遗憾
C. 满足
D. 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张翥的《摸鱼儿》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和对爱情的感伤。但《摸鱼儿》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如梦令》则注重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