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透风透月两明轩赋新荷》
时间: 2025-01-01 04:57:25意思解释
摸鱼儿 透风透月两明轩赋新荷
作者:厉鹗 〔清代〕
原文展示:
扫千红已随流去,绿云南浦偷换。
钱钱点点田田样,浮动镜心才满。
青盖软。想早畏朱曦为覆双鸳伴。
全舒尚卷。似龙女笺缄,鲛人帕束,
含忆又含怨。西湖好,何处罗裙玉腕。
采香休道来晚。粉红未逐薰风嫁,
扇底且藏娇面。珠倒溅。
听聚雨声声谱入歌喉啭。
吟骚意懒。任细袅冰丝,低摇翠柄,
衣小那堪剪。
白话文翻译:
千红花瓣已随风流去,绿意弥漫在南浦之上。
不经意间,似点似田的荷花映入水中,
水面波动,恰似镜中之心。
那青色的荷盖柔软可爱,想起早晨的阳光,
害怕那光辉把双鸳鸯的影子覆盖。
一切尽情舒展,尚未收起,
像龙女的信笺,鲛人的帕子,
满含着思念又夹杂着怨恨。
西湖真好,哪里有那罗裙玉腕的佳人?
不要再说我来得太晚。
那粉红的花朵尚未随风而去,
扇底下依然藏着娇羞的面容。
珠子溅落,听那雨声声入歌喉啭。
吟咏的情绪懒散,任那轻盈的丝线,
轻轻摇曳着翠绿的柄,
这衣裳小巧得怎能裁剪?
注释:
- 千红:指繁多的花朵。
- 绿云南浦:形容南浦的绿意盎然。
- 钱钱点点:形容荷花在水中的点点倒影。
- 朱曦:指朝阳。
- 龙女:神话中的人物,常与水有关。
- 鲛人:传说中的水中生物,常与美丽的丝带相关。
- 罗裙玉腕:形容美女的衣裙和手腕。
- 薰风:暖风,花香随风飘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厉鹗(约1650-约1715),字承霖,号秋水,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诗,风格清新脱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同时流露出对爱情的向往与感伤。
诗歌鉴赏:
《摸鱼儿 透风透月两明轩赋新荷》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的词作。诗人在词中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尤其是新荷的生机与柔美。词的开头便以“扫千红已随流去”引入,给人一种时光流逝、繁华已逝的感慨,而后又转向“绿云南浦偷换”,表现出自然的再生与美丽的倔强。
词中反复出现的“想早畏朱曦为覆双鸳伴”等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怅惘。与此同时,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时,情感与景色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诗意氛围。词的最后几句“任细袅冰丝,低摇翠柄,衣小那堪剪”,更是将这种感情推向高潮,展现出诗人对细腻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扫千红已随流去”:表达花已凋零,时光流逝的感伤。
- “绿云南浦偷换”:描绘南浦的生机,暗示新的希望。
- “钱钱点点田田样”:细腻描绘新荷的美丽。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动镜心”,用水面反射比喻心情的波动。
- 对仗:如“全舒尚卷,似龙女笺缄”,展现语言的韵律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美景的珍惜,同时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意象分析: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朱曦:象征光明与希望。
- 西湖:代表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扫千红”主要指什么?
- A. 繁多的花朵
- B. 景色如画
- C. 夕阳西下
-
“青盖软”中“青盖”形容什么?
- A. 荷叶
- B. 青山
- C. 天空
-
诗人对爱情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疏离
- B. 渴望与怨恨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而厉鹗则更专注于细腻的情感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