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赠泉南琵琶妓》

时间: 2025-01-06 00:54:03

玉手琵琶半醉中。

后容慢*复轻拢。

青衫司马情偏感,翠袖红莲艺更工。

花淡汀,月朦朦,归来无语立东风。

汗巾红渍槟榔液,错认窗前唾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手琵琶半醉中。
后容慢复轻拢。
青衫司马情偏感,
翠袖红莲艺更工。
花淡汀,月朦朦,
归来无语立东风。
汗巾红渍槟榔液,
错认窗前唾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琵琶女在半醉状态下弹奏琵琶的情景。她的手指轻盈地拨动琴弦,姿态优雅,仿佛有些懒散。诗人提到青衫的司马(指司马相如)因情感而动容,而这位女子的舞艺则更加精湛。夜晚,花草淡淡,月光朦朦,诗人归来时无言以对,只是在东风中静立。满头大汗的他,手巾上沾染了槟榔汁,误把窗前的绣帕看成了唾沫。

注释

  • 玉手:指美丽的手,形容弹奏琵琶的女子。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弹拨乐器。
  • 青衫:指穿青色衣服的人,暗指司马相如。
  • 翠袖红莲:指女子的衣袖如同翠绿的莲花,形容她的舞姿优美。
  • :水边的沙洲。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和生机。
  • 汗巾:用来擦汗的巾子。
  • 槟榔液:指嚼槟榔后留下的汁液。
  • :指刺绣的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翥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元代中期,活跃于文学创作。其诗风多以清新流畅、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和人物。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中描绘的琵琶女,是当时社会中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人们对音乐和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醉中琵琶女的身影。诗人用“玉手琵琶半醉中”的开篇,立刻引人入胜,描绘出女子的美丽与才华。紧接着,诗中提到的青衫司马情偏感,暗示了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尤其是“翠袖红莲艺更工”,不仅表现了女子的舞艺高超,也传达出诗人对她的赞美和倾慕。

接下来的意境描写“花淡汀,月朦朦”,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夜晚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归来无语立东风,诗人对这一切情感的无奈和沉默,恰恰凸显了对琵琶女的眷恋与思念。最后两句则用汗巾与槟榔液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从容不迫的态度,却又在情感中流露出一丝尴尬与迷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琵琶女的深情与无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手琵琶半醉中:描绘女子的美手在半醉中弹奏琵琶,暗示了她的神情恍惚。
  2. 后容慢复轻拢:她的神态显得懒散,轻轻地整理着衣物。
  3. 青衫司马情偏感:提到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文人),他因感情而感动。
  4. 翠袖红莲艺更工:女子的舞姿如同莲花一般美丽,技艺更加精湛。
  5. 花淡汀,月朦朦:夜色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
  6. 归来无语立东风:诗人归来时却无言以对,站在东风中沉思。
  7. 汗巾红渍槟榔液:细节描写,手巾上沾染槟榔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8. 错认窗前唾绣:误把窗前的绣帕看成唾沫,象征着他内心的迷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袖红莲”,将女子的衣袖比作美丽的莲花,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月朦朦”,赋予月亮以情感,使得夜晚更具诗意。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情眷念,抒发了离愁别绪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与艺术的魅力。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温暖。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汗巾:象征疲惫与思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二胡
    • B. 琵琶
    • C. 古筝
  2. “翠袖红莲”中的“翠袖”指的是哪种颜色的衣袖?

    • A. 红色
    • B. 绿色
    • C. 蓝色
  3. 诗人归来时的心情如何?

    • A. 高兴
    • B. 无语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感受与思考。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的故事,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翥《鹧鸪天》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对比:两者都涉及琵琶女的形象,但张翥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通过故事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对元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古典诗词鉴赏》:分析古典诗词的技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