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追思洪柏昭先生》
时间: 2025-01-06 13:3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伴昭公上武当。
仙风道骨意悠扬。
对床细论襄樊事,
扶杖同寻诸葛堂。
秋又至,夜方凉。
人神忽隔两茫茫。
不知鹤驾经行处,
孰与诗翁共引觞。
白话文翻译
曾经陪伴洪柏昭先生一起登上武当山,
他那飘逸的道家风范让我心中感到悠扬。
我们在床上细细讨论襄樊的事情,
并且扶着拐杖一起探寻诸葛亮的故居。
秋天又到了,夜晚开始变得寒凉。
人和神灵之间的距离似乎变得遥远。
我不知道您此刻正在何处游历,
谁能与那位诗人一起举杯畅饮呢?
注释
- 昭公:指洪柏昭先生,诗中对他的尊称。
- 武当:指武当山,著名道教胜地。
- 仙风道骨:形容道家高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 襄樊:地名,历史上与诸葛亮有关的地方。
- 诸葛堂:指诸葛亮的故居或纪念地。
- 鹤驾:指高人或仙人的出行,常用于对逝者的敬称。
- 引觞:举杯饮酒的意思,象征着友谊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海鸥,现代诗人,擅长创作古体诗,作品常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风结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情感,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对洪柏昭先生的追思之际,表达了对老友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在武当山的游历中,两人曾有过的深刻交流和共同的理想,成为了诗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诗歌鉴赏
《鹧鸪天 追思洪柏昭先生》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往昔友情的回忆,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头两句“曾伴昭公上武当,仙风道骨意悠扬”,生动描绘了与洪柏昭先生的相伴经历,强调了他卓绝的道家风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对床细论襄樊事,扶杖同寻诸葛堂”,则进一步深化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了他们共同探讨历史与文化的情景。这种亲切的互动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秋又至,夜方凉”,诗人在季节的变换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人和神的隔阂,暗示了对逝者的无奈与思念,情感愈发浓厚。结尾两句“不知鹤驾经行处,孰与诗翁共引觞”则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洪柏昭先生现状的惦念与对友谊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秋”、“夜”、“鹤”等元素,既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逝去,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伴昭公上武当:回忆与洪柏昭先生一同游历武当山,标志着彼此的友谊与共同经历。
- 仙风道骨意悠扬:描绘洪柏昭的高人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和优雅的气质。
- 对床细论襄樊事:两人相对而坐,亲密交谈,体现深厚的情谊。
- 扶杖同寻诸葛堂:一同探访历史遗迹,表达对文化的向往与尊重。
- 秋又至,夜方凉: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带来对往事的追忆。
- 人神忽隔两茫茫:人间与神灵的距离,暗示对逝者的思念。
- 不知鹤驾经行处:对洪柏昭现状的关心与未知。
- 孰与诗翁共引觞:希望与老友共享美好时光,充满惆怅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洪柏昭比作“仙风道骨”,突显其高人气质。
- 对仗:如“扶杖同寻诸葛堂”,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夜等自然意象,加深了情感的层次和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尊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武当:象征着道教文化与高人气质。
- 秋:代表着成熟与衰落,暗示人生的变迁。
- 鹤:常用于比喻高人或仙人,寄托对逝者的追思。
- 引觞:象征着友谊与欢聚,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曾伴昭公上武当”中的“昭公”指的是谁? A. 张海鸥
B. 洪柏昭
C. 诸葛亮
D. 武当山 -
诗中提到的“鹤驾”是指什么? A. 高人出行
B. 仙人的飞翔
C. 逝者的灵魂
D. 诗人的梦想 -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鹧鸪天》有相似的怀旧情感。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同样表现友谊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张海鸥《鹧鸪天》与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但张海鸥更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而李白则着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人作品集》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