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四首——和熊东遨先生元玉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21:43

变故常经气自闲,静观豪雨欲吞山。

树飘败叶黄盈径,风打檐花银一团。

凌懊暑,抗危寒,艰难不碍野藤攀。

任凭飞电雷霆怒,立定脚跟崖嶂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变故常经气自闲,静观豪雨欲吞山。
树飘败叶黄盈径,风打檐花银一团。
凌懊暑,抗危寒,艰难不碍野藤攀。
任凭飞电雷霆怒,立定脚跟崖嶂间。

白话文翻译:

常常经历变故,我却心态从容;
静静地看着豪雨,似乎要吞没整座山。
树上的黄叶随风飘落,满地都是;
风打在屋檐上,像银花般一团团飞舞。
在炎热的夏天,我忍受着酷暑,
在严寒中坚持不懈,艰难的环境也无法阻挡野藤的生长。
任凭雷电怒吼,我依旧站稳脚跟,矗立于崖峭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变故:意外的变化或事件。
  • 豪雨:强烈的雨。
  • 盈径:满地,满小路。
  • 凌懊:忍受、承受的意思。
  • :抵抗、忍耐。
  • 艰难:困难、险阻。
  • 飞电雷霆:形容雷电的猛烈。
  • 立定脚跟:坚定地站立,表示不动摇的决心。
  • 崖嶂:指高耸的山崖,象征艰难险阻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所表达的坚韧与从容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困境的哲学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振家,现代诗人,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性。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展现出一种从容与坚韧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身对人生变故的态度。诗中所描绘的豪雨、风雪等自然现象,不仅是外在的景象,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宁静。

诗歌鉴赏:

陈振家的《鹧鸪天四首——和熊东遨先生元玉 其二》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并融合个人情感的诗。整首诗通过对天气变化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从容应对困境的哲学思考。诗的开头“变故常经气自闲”,显示出诗人对人生中种种变化的泰然自若,体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如“静观豪雨欲吞山”,将豪雨与山的关系形象化,增强了场景的震撼感。接着,诗人通过“树飘败叶黄盈径”展现了秋天的萧瑟,黄叶的飘落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凌懊暑,抗危寒”表达了在极端天气下的坚韧与忍耐,强调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最后一句“任凭飞电雷霆怒,立定脚跟崖嶂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在狂风暴雨中,诗人依旧坚定不移,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肯定和生命力。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变故常经气自闲:经历了许多变化,心态却依旧从容。
  2. 静观豪雨欲吞山:静静地观察滂沱大雨,仿佛要将山吞没。
  3. 树飘败叶黄盈径:树上的黄叶随风飘落,满地都是。
  4. 风打檐花银一团:风打在屋檐,像银花般飞舞。
  5. 凌懊暑,抗危寒:在炎热的夏天忍受酷暑,抵抗严寒。
  6. 艰难不碍野藤攀:艰难的环境无法阻挡野藤的生长。
  7. 任凭飞电雷霆怒:任由雷电怒吼。
  8. 立定脚跟崖嶂间:坚定地站在崖峭之间,显示出不屈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态度相结合,如“豪雨欲吞山”。
  • 拟人:风与雨被赋予了情感,如“雷霆怒”。
  • 对仗:如“凌懊暑,抗危寒”,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面对人生的种种变故,诗人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豪雨:象征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 败叶: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 野藤:象征生命的韧性与不屈。
  • 雷霆:象征外界的压力与挑战。
  • 崖嶂:象征人生的险阻和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变故常经气自闲”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a) 焦虑不安
    b) 从容淡定
    c) 悲观失望
    答案:b

  2. “静观豪雨欲吞山”中的“吞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生的挑战
    c) 生命的脆弱
    答案:a

  3. 诗人如何描述面对困难的态度?
    a) 逃避
    b) 迎接与坚持
    c) 苦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写自然景观,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大气磅礴的风格。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振家与李白的诗歌,前者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后者则强调豪放与奔放。通过意象与情感的不同,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