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广岩纪游》

时间: 2025-01-04 08:29:27

上方楼阁倚空明,磴路如天鸟亦惊。

屋顶石岩常欲坠,檐前瀑雨不能晴。

龙湫千古风雷气,山殿六时钟磬声。

最爱白云飞不去,半山飘泊伴人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广岩纪游
上方楼阁倚空明,
磴路如天鸟亦惊。
屋顶石岩常欲坠,
檐前瀑雨不能晴。
龙湫千古风雷气,
山殿六时钟磬声。
最爱白云飞不去,
半山飘泊伴人行。

白话文翻译:

在高高的楼阁上,阳光明亮照耀,
登山的路如同天上的鸟儿一样令人惊讶。
屋顶的石头时常有坠落的危险,
檐前的瀑布雨水不断,却始终晴不起来。
龙湫的气势千古以来如风雷般激荡,
山殿中六时的钟声悠扬响起。
我最喜欢那不肯离去的白云,
在半山腰飘荡,伴随着人们的行程。

注释:

  • 方广岩:指特定的山名或风景名胜,象征着高远和幽静。
  • 磴路:山间的小路,常常陡峭而曲折。
  • 龙湫:著名的瀑布,传说中的龙居住之地,象征着雄伟和力量。
  • 钟磬声:寺庙中的钟声,通常在定时鸣响,带有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泉生,元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因其作品多涉及山水和隐逸生活而受到后世推崇。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历方广岩时,诗人在此感受到自然的壮美与人世的渺小,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元代人们对自然和宗教的关注。

诗歌鉴赏:

《方广岩纪游》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作者游历方广岩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诗的第一联通过“楼阁倚空明”描绘出高耸的楼阁在阳光照耀下的明亮景象,给人一种高远清新的感觉;而“磴路如天鸟亦惊”则用鸟的惊讶来形容山路的险峻,颇具动感,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美丽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屋顶石岩常欲坠”,暗示了自然的威胁和不安定;而“檐前瀑雨不能晴”则表现了山中常有阴雨天气,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气氛。此时,诗人以“龙湫千古风雷气”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龙湫的气势如同风雷般激荡,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诗人回归到白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白云的飘荡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正如诗人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那份恬淡与宁静。整首诗在雄伟中透着细腻,在动荡中带着平静,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热爱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方楼阁倚空明:高耸的楼阁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境界。
  2. 磴路如天鸟亦惊:山间小路险峻,犹如天上飞鸟也为之惊讶,增强了景象的动感。
  3. 屋顶石岩常欲坠:屋顶上的岩石随时可能掉落,暗示自然的威胁。
  4. 檐前瀑雨不能晴:檐前的瀑布如雨般不断,却始终无法放晴,表现出阴郁的气氛。
  5. 龙湫千古风雷气:龙湫的气势如同千古风雷,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6. 山殿六时钟磬声:山中的寺庙在六时钟声悠扬,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7. 最爱白云飞不去:诗人最爱那不肯离去的白云,象征着自由和宁静。
  8. 半山飘泊伴人行:白云在半山腰飘荡,伴随着诗人的行程,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磴路如天鸟”比喻山路的险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白云“飞不去”赋予了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龙湫千古风雷气,山殿六时钟磬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世间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阁: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白云:自由与宁静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龙湫:自然的力量和历史的厚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楼阁”指代什么?
    • A. 高耸的建筑
    • B. 一种自然现象
    • C. 人的内心世界
    • D. 生活的烦恼
  2. “龙湫”象征着什么?
    • A. 自由
    • B. 传统
    • C. 自然的力量
    • D. 人的情感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与《方广岩纪游》均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更强调自然的力量与人文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