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辛酉改元嘉泰庚伏之末拉亲友姚述之鲜长》

时间: 2025-01-04 10:44:46

水边林下逢衲子,我亦来追六月凉。

传得黄州新句法,茗搜文字响枯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边林下逢衲子,我亦来追六月凉。
传得黄州新句法,茗搜文字响枯肠。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树林下遇见了僧人,我也来这里追寻六月的清凉。
听说黄州传来了新的诗句,我在茶香中搜寻字句,回响在我枯瘦的肠胃中。

注释:

  • 衲子:指僧人,特指穿着简单僧衣的人。
  • 六月凉:指夏季的凉爽,表达一种舒适的感觉。
  • 黄州:指古代黄州,苏轼曾在此地任职,留下了许多诗作。
  • 新句法:指新的诗词创作风格或技巧。
  • :茶,古代诗人常用茶来比喻清雅的生活。
  • 响枯肠:用以形容因思索而感到的饥渴,常指对诗词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植,字子美,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文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苏植在黄州任职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辛酉年,正值苏植在黄州的任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诗词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水边林下的悠闲场景,传达了作者对清凉夏日和高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水边林下逢衲子”,勾勒出一种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画面,显示出苏植在大自然中追寻内心宁静的情怀。第二句的“我亦来追六月凉”则将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结合,表现了他对清凉和自在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诗词的追求,“传得黄州新句法”显示了作者对新颖诗风的关注,而“茗搜文字响枯肠”则表达了他在品茶时对诗句的思索,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求索和文化的滋养。这种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的诗意,正是苏植作品的一大特色。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意,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诗词的珍视与追求,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边林下逢衲子:描绘了自然环境,表达一种随性而至的悠闲。
  2. 我亦来追六月凉:表明作者的意图,与自然的结合,追求清凉。
  3. 传得黄州新句法:提及外地的新诗风,表明对文学的关注。
  4. 茗搜文字响枯肠:通过饮茶与思索相结合,展示了对文化和艺术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茗”象征文化和精神的滋养。
  • 对仗:诗句间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意象:水边、林下、衲子等意象共同构筑出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然、渴望清凉和对诗词创作的热爱,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和流动,暗示生命的流逝。
  • :代表自然和生机,体现诗人的归属感。
  • 衲子:象征清净和隐逸,反映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 :代表雅致与文化,体现出诗人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月凉”指什么? A. 夏季的炎热
    B. 夏季的清凉
    C. 秋季的寒冷
    D. 冬季的温暖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衲子”指的是___。 答案:僧人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新诗风的漠视。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绘自然意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的思念表现孤独,主题虽不同,但同样渗透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