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五 滇南月节》
时间: 2025-01-07 18:5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其五 滇南月节
作者: 杨慎
五月滇南烟景别。
清凉国里无烦热。
双鹤桥边人卖雪。
冰碗啜。
调梅点蜜和琼屑。
十里湖光晴泛蝶。
江鱼海菜鸾刀切。
船尾浪花风卷叶。
凉意惬。
游仙梦绕蓬莱阙。
白话文翻译:
五月时节,滇南的烟雾景色让人十分向往。在这清凉的国度里,没有任何的炎热。双鹤桥旁边,有人售卖冰雪。人们在冰碗中啜饮,调和着梅子和蜜糖,配上琼屑。十里湖面上,阳光明媚,蝴蝶翩翩起舞。江里的鱼和海里的菜,像刀切一般新鲜。船尾的浪花,随着风卷起树叶,凉意让人心情愉悦。游仙的梦境缠绕在蓬莱的阙楼之间。
注释:
- 滇南:指云南省南部地区,气候凉爽。
- 烟景:指烟雾缭绕的美丽景色。
- 双鹤桥:可能是指云南的一座桥,象征优美的自然环境。
- 卖雪:在炎热的季节售卖冰雪,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清凉。
- 琼屑:指细腻的冰或雪,象征清凉的食物。
- 游仙梦:指向往的仙境或理想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蓬莱阙: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梦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常用于描绘仙境或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止庵,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杨慎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流派作品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对自然的描写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杨慎被贬之际,可能是借景抒情,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五 滇南月节》通过精致的词句与优美的意象,描绘了滇南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诗中“清凉国里无烦热”的描写,展现了滇南天然的凉爽气候,给予人们一种舒适的感受。双鹤桥边的人卖雪,显得生活悠闲而富有情趣,冰碗中调梅点蜜的细腻描写,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清凉与甜美。
在“十里湖光晴泛蝶”一句中,诗人用“晴”字突出阳光明媚的湖面,蝴蝶翩翩起舞,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而“江鱼海菜鸾刀切”则通过细致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当地丰富的物产,令人垂涎欲滴。
最后的“游仙梦绕蓬莱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的渴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杨慎对滇南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滇南烟景别:描绘了滇南在五月的美丽烟雾景色,给人一种新奇的体验。
- 清凉国里无烦热:强调滇南的清凉,形成对比,突显其宜人的气候。
- 双鹤桥边人卖雪:生动描绘出桥边的生活场景,显示出当地的生活情趣。
- 冰碗啜:细腻的饮食描写,体现了清凉的美味。
- 调梅点蜜和琼屑:展示了食物的精致与清凉,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十里湖光晴泛蝶:描绘出湖面的美丽,蝴蝶飞舞,恰似人间仙境。
- 江鱼海菜鸾刀切:鲜明的食材描写,突显当地丰富的物产。
- 船尾浪花风卷叶:展现出自然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 凉意惬:强调了清凉的舒适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
- 游仙梦绕蓬莱阙:最终回归到对理想与仙境的向往,升华了全诗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碗啜”喻示清凉的饮食,生动形象。
- 对仗:如“江鱼海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蝴蝶的“泛”,赋予了自然物以生命。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滇南的美丽景色与清凉气候,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景:象征神秘与美丽。
- 清凉:代表宁静与舒适。
- 双鹤:象征和谐与优雅。
- 琼屑:代表细腻与清新。
- 蓬莱阙:象征理想与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凉国”是指哪个地方?
- A) 滇南
- B) 北方
- C) 西南
- D) 东北
-
诗中“十里湖光晴泛蝶”描绘的是哪种自然现象?
- A) 雨
- B) 风
- C) 日出
- D) 阳光明媚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A) 船
- B) 蝴蝶
- C) 江鱼
- D) 蓬莱阙
答案:
- A) 滇南
- D) 阳光明媚
- D) 蓬莱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美景,但更注重静谧与孤独的情感。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山水之美,情感更为奔放。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杨慎的作品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而其他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读》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上述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该诗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