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翠岩亭六首 其四
作者:刘津 〔明代〕
原文展示
野寺鸣钟晚,斜晖敛翠微。
牛羊下曲径,吾自澹忘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晚钟声中,野外的寺庙响起钟声,夕阳的余晖渐渐收敛在翠绿的山峦中。牛羊在曲折的小路上缓缓归家,而我却心如止水,淡然忘却了归途。
注释
- 野寺:指偏僻的寺庙,环境清幽。
- 鸣钟:敲响的钟声,常用于寺庙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 斜晖:夕阳的余晖,光线倾斜,象征着傍晚时的宁静美。
- 敛:收敛,聚集。
- 翠微:青翠的山峦,形容自然的美丽景色。
- 牛羊:代表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曲径:弯曲的小路,增添了诗境的灵动感。
- 澹忘归:心境悠然,自然忘记了归家的时间和方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鸣钟”与“野寺”结合,营造出一种禅意的空间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津,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幽的自然环境中,诗人可能是在游览或隐居时写下,表达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津的《翠岩亭六首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淡然与宁静。诗的开头“野寺鸣钟晚”,钟声的回响带来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斜晖敛翠微”则通过描绘夕阳的余晖,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接下来的“牛羊下曲径”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牛羊的归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最后一句“吾自澹忘归”则是诗人的感悟,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境如水,不再执着于归途,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以及心灵的宁静,这些都是明代士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寺鸣钟晚”:在傍晚时分,偏远的寺庙传来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斜晖敛翠微”:夕阳的光辉逐渐消退,山峦的青翠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柔和,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牛羊下曲径”:牛羊在小路上归家,体现了乡村的平静与安详。
- “吾自澹忘归”:我心境宁静,自然忘记了归家的时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钟晚”和“斜晖敛”,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钟声、夕阳、牛羊等意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画面。
-
主题思想:本诗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心态。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及对人生的思考。
- 夕阳:代表一天的结束,寓意宁静与反思。
- 牛羊:象征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 曲径:暗示人生旅途的曲折与变化,反映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鸣钟晚”指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深夜
-
“吾自澹忘归”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 A. 忧愁
- B. 忘却
- C. 迷失
- D. 归心似箭
答案:
- C. 傍晚
- B. 忘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通过“空山不见人,唯闻钟声响”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明代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