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白话文翻译:
鹅湖山下的稻田里,庄稼长得肥硕,猪圈和鸡舍的门半开着。桑树和柘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地上,春社的活动结束了,每家每户都扶着喝醉的人回家。
注释:
- 鹅湖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虚构或特定的地方。
- 稻粱肥:指稻谷和高粱长得很好,肥硕。
- 豚栅:猪圈。
- 鸡栖:鸡舍。
- 半掩扉:门半开着,形容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来形容农村的景象。
- 春社:古代农村在春天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也指村民聚会娱乐的场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农村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村民的欢乐。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农村景象。首句“鹅湖山下稻粱肥”,通过“稻粱肥”这一形象,展现了农村丰收的景象,给人以富饶和生机勃勃的感觉。次句“豚栅鸡栖半掩扉”,则通过“半掩扉”这一细节,表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朴素。后两句“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则通过“桑柘影斜”和“醉人归”这两个意象,传达了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宁静和村民的欢乐。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鹅湖山下稻粱肥:描绘了鹅湖山下稻田里庄稼长得肥硕的景象,展现了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 豚栅鸡栖半掩扉:通过猪圈和鸡舍的门半开着这一细节,表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 桑柘影斜春社散:桑树和柘树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地上,春社的活动结束了,传达了活动结束后的宁静。
- 家家扶得醉人归:每家每户都扶着喝醉的人回家,表现了村民的欢乐和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稻粱肥”、“半掩扉”、“桑柘影斜”和“醉人归”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景象和春社活动的氛围。
- 对比:通过春社活动前后的对比,突出了活动结束后的宁静和村民的欢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农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展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村民的欢乐。
意象分析:
- 稻粱肥:象征着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 半掩扉:表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 桑柘影斜:传达了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宁静。
- 醉人归:表现了村民的欢乐和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鹅湖山下稻粱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农村的宁静 B. 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C. 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
-
“豚栅鸡栖半掩扉”中的“半掩扉”表现了什么? A. 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B. 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C. 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
-
“桑柘影斜春社散”传达了什么? A. 春社活动前的热闹 B. 春社活动结束后的宁静 C. 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
“家家扶得醉人归”表现了什么? A. 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B. 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 C. 农村的富饶和生机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农村的宁静和田园风光。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通过访问朋友的农村庄园,展现了农村的宁静和朴素。
诗词对比:
- 王驾的《社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农村的宁静和田园风光,但《社日》更注重春社活动的喜庆氛围,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驾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首描绘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作,可以与《社日》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