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滁州见寄》
时间: 2025-01-17 09:3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李滁州见寄》
作者:独孤及 〔唐代〕
相逢遽叹别离牵,
三见江皋蕙草鲜。
白发俱生欢未再,
沧洲独往意何坚。
愁看郡内花将歇,
忍过山中月屡圆。
终日望君休汝骑,
愧无堪报起予篇。
白话文翻译:
在匆匆的相遇中,感叹离别的牵挂,
三次在江边见到鲜艳的蕙草。
白发已生,却未再相欢,
我独自往沧洲,心意何其坚定。
愁苦地看着郡内的花儿快要凋谢,
忍耐着在山中月亮屡次圆满。
整日望着你,愿你不要骑马远去,
感到愧疚,无以报答你送来的诗篇。
注释:
- 相逢:相遇。
- 遽叹:匆忙地叹息。
- 别离牵:离别时的牵挂。
- 蕙草:一种香草,常用以象征美好。
- 白发:年老的象征。
- 沧洲:指沧海与洲,寓意远方。
- 郡内:指地方、郡城。
- 忍过:忍耐着度过。
- 骑:骑马,表示离去。
典故解析:
- 江皋蕙草:蕙草常被用来象征友情与思念,江边的蕙草生长茂盛,象征着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 月屡圆:指月亮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独孤及,唐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表现离别、思念等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独孤及与李滁州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答李滁州见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友人间的情谊与离别的惆怅。诗人在开头以“相逢遽叹别离牵”引入主题,立刻让读者感受到离别带来的痛苦与不舍。接着,通过描绘江边的蕙草,传达出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白发的出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年华的无情,诗人对再相聚的渴望与无奈在此刻愈加深刻。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愁看郡内花将歇”表达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忧愁,而“忍过山中月屡圆”则暗示着尽管月亮会圆,但离别的心情依然难以释怀。最后一句“愧无堪报起予篇”更是流露出对友人寄诗的感激与自愧,显示出真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逢遽叹别离牵:相遇时匆忙地感叹离别的牵挂,表现出诗人与李滁州之间的深厚情谊。
- 三见江皋蕙草鲜:三次在江边见到蕙草,象征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 白发俱生欢未再:岁月无情,白发已生,却再无欢聚,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沧洲独往意何坚:独自前往沧洲,内心的坚定与对友谊的追求。
- 愁看郡内花将歇:忧愁地看着郡内花将凋谢,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
- 忍过山中月屡圆:忍耐着时间的流逝,虽月亮圆满,却未必能圆满情感。
- 终日望君休汝骑:整日盼望友人不要骑马离去,表现出对相聚的渴望。
- 愧无堪报起予篇:感到愧疚,无法回报友人的诗篇,流露出深厚的友谊。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情感比作凋谢的花,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蕙草:象征友谊与美好时光。
-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花:象征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
- 月:象征时间的循环与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蕙草”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友情
C. 时间
答案:B -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
A. 愉快
B. 无奈
C. 忽视
答案:B -
“愧无堪报起予篇”中,诗人感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愧疚
C. 幸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送别》与《答李滁州见寄》对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友谊的珍视,但《送别》更加侧重于离别的场景描写,而《答李滁州见寄》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意象与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