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紫阁山》

时间: 2025-01-04 06:53:42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

山路远怀王子晋,

诗家长忆谢玄晖。

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意思解释

怀紫阁山

作者:杜牧 〔唐代〕

原文展示

学他趋世少深机,
紫阁青霄半掩扉。
山路远怀王子晋,
诗家长忆谢玄晖。
百年不肯疏荣辱,
双鬓终应老是非。
人道青山归去好,
青山曾有几人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反思与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人说自己学习他人处理世事的智慧,却发现紫阁和青霄的门半掩着。长长的山路让我怀念王子晋,诗人总是怀念谢玄的光辉。即使经历了百年,仍不愿疏远名利的得失,双鬓渐白终究会老去是非。人们常说青山归去是好事,但青山曾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归去呢?

注释

  • 趋世:迎合世俗,追求世俗的事物。
  • 紫阁:指紫阁山,传说中王子晋的隐居之地。
  • 王子晋:王子晋是晋代的王羲之,因其才华和品德被后人传颂。
  • 谢玄:谢承的父亲,著名的文学家,因其才华而被怀念。
  • 荣辱:名利与耻辱,人生的得失。
  • 青山:象征理想的归宿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樵夫,晚唐著名诗人,以五言绝句闻名,擅长描写山水、风景,作品往往蕴含深意,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牧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过往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在政治动荡和个人追求之间,他感受到的无奈与困惑。

诗歌鉴赏

《怀紫阁山》是杜牧用以表述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学他趋世少深机”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世事的观察与反思,并暗示自己并不愿意过于迎合世俗的生活。同时,诗人提到“紫阁青霄半掩扉”,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紫阁象征着理想的归宿,而青霄则代表着远大的理想。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怀念王子晋和谢玄,来表达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价值的追求。他们都是卓越的诗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盛景。诗中“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一句,表现了对于名利得失的执着与无奈,人生的辗转往往让人难以释怀。

最后两句“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则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诗人质疑理想的实现与人们的归属感,实际上是对人生归宿探讨的深刻反思。这种质疑让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杜牧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学他趋世少深机”: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观察和思考,显示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和反思。
    • “紫阁青霄半掩扉”:映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理想的门扉未完全打开。
    • “山路远怀王子晋”:山路遥远,诗人怀念历史上的才子王子晋。
    • “诗家长忆谢玄晖”:对谢玄的怀念,代表了对文化与历史的追求。
    • “百年不肯疏荣辱”:表达对名利的执着,历经百年仍难以释怀。
    • “双鬓终应老是非”:人到老年,往往难以逃避是非的纷扰。
    • “人道青山归去好”:人们常说归隐山林是美好的。
    • “青山曾有几人归”:质疑真正能够归隐的人有多少,反映对理想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比喻理想的归宿。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名利与内心追求的矛盾,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身命运的反思,最终引发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紫阁: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精神的寄托。
  • 青霄:代表远大的理想与渴望。
  • 山路:象征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
  • 青山:象征宁静与归属感,代表人们向往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紫阁”指代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羲之
    • B. 杜甫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百年不肯疏荣辱”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执着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人性的思考
  3. “青山曾有几人归”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归隐生活的理想
    • B. 自然的美好
    • C. 社会的纷扰
    • D. 人生的短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牧的《怀紫阁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牧更强调历史人物的怀念,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表现出不同的诗人个性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