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谁识王三能买卖》
时间: 2025-01-01 14:4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谁识王三能买卖》
作者: 王哲 〔元代〕
谁识王三能买卖。
道心坚处难为退。
每把三关频顶戴。
频顶戴。
擘开世纲居尘外。
害得风来风得。
今朝钱觅人休怪。
占得逍遥真自在。
真自在。
携云却赴蓬莱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王三的买卖才能,询问谁能识得他。即使自己的道心坚定,面临的退却也很艰难。每一次在三关之间都要小心应对,频频地把这些难关顶过去。他在世俗的纷扰中开辟出一片宁静,面对风云变幻的世事,今天寻找金钱的人也不必责怪。最终,他获得了逍遥自在的生活,携云而去赴蓬莱的盛会。
注释
- 王三: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虚构角色,代表能干的商人。
- 道心:指内心的信念和追求。
- 三关:象征着人生中的障碍或难题。
- 擘开世纲:意为突破世俗的限制。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于社会动荡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常常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商贸繁荣但竞争激烈。诗人通过描绘王三的形象,反映出当时商人的辛酸与追求。
诗歌鉴赏
《渔家傲·谁识王三能买卖》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思考的词作。词中通过王三的形象,折射出商人们在复杂社会中生存的艰难与坚持的信念。开头的疑问句“谁识王三能买卖”,直接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展现了王三非凡的才能,但同时也隐含着他在世俗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道心坚处难为退”则进一步深入到王三的内心世界,表明他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愿退缩,彰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每一次面对“三关”,不仅仅是商战中的竞争,更是人生路上的种种考验。诗人通过“频顶戴”来表现这种坚韧的态度,反复强调了面对挑战时的勇气。
“擘开世纲居尘外”描绘了王三在世俗纷扰中寻求超脱的意愿。他在追求物质的同时,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接着,诗人用“害得风来风得”来暗示风云变幻的社会,表现了一种无奈与淡然。
最后的“今朝钱觅人休怪,占得逍遥真自在”,展现了王三在经历风雨后所获得的心灵解脱与自由,他的生活已经超越了世俗的追求,向往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终携云赴蓬莱,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商战的艰辛,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元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识王三能买卖:开篇提出疑问,显现王三的独特与能力。
- 道心坚处难为退:强调即使处于困境,王三的信念依然坚定。
- 每把三关频顶戴:描绘王三在商战中频繁面对的挑战与应对。
- 擘开世纲居尘外:表示王三在世俗中寻找超脱,开辟自己的空间。
- 害得风来风得:暗示社会风云变化不定,王三心态的淡然。
- 今朝钱觅人休怪:表达对金钱追求者的理解,体现出不羁的心态。
- 占得逍遥真自在: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 携云却赴蓬莱会:象征理想生活的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携云”暗喻追求自由和理想。
- 对仗:整首词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排比:如“频顶戴”重复使用,强调了面对挑战的勇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在商战与人生中,面对困境的坚持与超脱,体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三:象征着能干的商人。
- 三关:人生的障碍与挑战。
- 蓬莱:理想与逍遥的境地。
- 云:自由与轻松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商人的能力
B. 政治家的智慧
C. 农民的勤劳
D. 战士的勇气 -
诗中提到的“三关”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挑战
B. 商业的秘密
C. 朋友的考验
D. 家庭的纷争 -
“携云却赴蓬莱会”中的“蓬莱”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的生活
C. 战斗
D. 家庭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较,王哲的《渔家傲》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超脱,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细腻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