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
时间: 2025-01-01 11:26: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
作者: 夏言 〔明代〕
一札十行劳圣主。
龙光照室惊看睹。
自念草茅蒙眷顾。
官国柱。
岂容身向山林住。
圣明既已知谗妒。
小臣何敢言归去。
袖中更有匡时疏。
还自许。
也知白璧终难污。
白话文翻译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圣主的感激与忠诚。第一句提到一封十行的御札,耗费了圣主的心血,诗人因而感到惭愧。接着,诗人回忆自己身处草庐之中,也能得到圣主的眷顾,感慨不已。他自问是否能够逃避责任而隐居山林。随后,诗人意识到圣明之主已经察觉了朝中的谗言,作为小臣的他自然不敢提出辞职归去。最后,诗人心中还有一份匡正时局的疏稿,心中自我安慰,虽然知道无论如何自己也难以污损白璧般的清白名声。
注释
- 一札十行:指一封信件中有十行文字,形容内容重要。
- 龙光:指皇帝的光辉,象征权威。
- 草茅:指简陋的住所,草庐。
- 官国柱:比喻为国家效力的支柱。
- 谗妒:指谗言和嫉妒,常指朝中小人的阴险。
- 袖中更有匡时疏:暗指自己还有可以帮助时局的建议、文章。
- 白璧:比喻清白无瑕的名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季良,号文华,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任内阁首辅,对明中期的政治有重大影响。其作品多以诗词、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而有力量。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中期,正值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因得圣主之宠而感慨万千,表达了对皇权的忠诚与对谗言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九 恭承御札有感》是一首充满忠诚与感慨的词作。诗人通过一封重要的御札,表达了对圣主的感激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开篇即以“劳圣主”引入,直接指向了皇帝的辛劳和自己作为臣子的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皇权的尊重与感恩。接着,诗人自述在草庐中也能得到皇帝的关怀,表现出一种自谦的态度。
整首诗中,诗人反复提及“谗妒”与“归去”,展现了身处权力中心的臣子在面对谗言时的复杂心理。他深知即使身处高位,也难免受到小人的陷害,然而他并不打算退缩,内心有着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诗人提到“白璧”,以此象征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尽管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清明。
整首词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皇帝的忠诚,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又不乏一种自我激励的力量,反映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迷茫与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札十行劳圣主:一封信件中有十行文字,表达了对皇帝辛劳的感激。
- 龙光照室惊看睹:皇帝的威光照耀着自己,令人震惊与敬畏。
- 自念草茅蒙眷顾:自我反思,身处简陋的草庐却能得到皇帝的眷顾,内心感慨。
- 官国柱: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支柱,责任重大。
- 岂容身向山林住:怎能选择隐居山林而逃避责任?
- 圣明既已知谗妒:皇帝已经察觉了朝中的谗言。
- 小臣何敢言归去:作为小臣,怎敢提出辞职回家?
- 袖中更有匡时疏:他还有一份可以帮助国家的建议在手中。
- 还自许:心中自我安慰,认为自己有能力。
- 也知白璧终难污:明白自己清白的名声不会被污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官国柱”,强调责任重大。
- 对仗:如“劳圣主”与“自念草茅”,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皇权光辉的描绘,强调其威严。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对谗言的警惕以及对清白名声的坚持,展现了一个忠臣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光:象征皇权与威严。
- 草茅:代表简陋与隐逸,反映诗人谦卑的处境。
- 白璧:象征清白与名声,代表诗人对个人名节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龙光”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光辉
- B. 皇帝的威光
- C. 自然的光芒
- D. 书籍的光辉
-
填空题:诗人提到的“草茅”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可以隐居山林而不承担责任。 (对/错)
答案
- B
- 简陋的住所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展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的思考。
- 《临江仙》:李清照的《临江仙》也表达了对过往的感慨与不舍。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渔家傲》:两者都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使命的反思,但《登高》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渔家傲》则更强调对权力中心的忠诚与责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介绍明代诗词的经典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 《夏言传》 - 对夏言的生平与创作进行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