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 闻子规用周美成寒食韵》
时间: 2025-01-04 10:0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锁窗寒 闻子规用周美成寒食韵
作者:龚鼎孳〔明代〕
幔卷红楼,兰缸写影,玉蟾窥户,
枝头一派,送到落花风雨。
对青山泪珠暗抛。
断魂说向天涯语。
为个人憔悴,丝丝蓬鬓,十年军旅。
春暮。牵衣处。有柳外鹂双,
桑间马五。湖光潋滟,供奉莺俦鸳侣。
忆故园寒食清明,紫骝碧草依旧否。
怕人归满眼斜阳,画角围芳俎。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红楼的帷幔卷起,兰花的影子映在缸中,月亮似乎在窥视窗户。树枝上花瓣随风飘落,伴随着春雨。诗人对青山暗抛泪珠,心中的苦闷向远方倾诉。经历了十年的军旅生涯,自己愈发憔悴,鬓发也愈加苍白。春天即将过去,牵衣之处,有双黄鹂在柳树外鸣叫,桑树间传来马蹄声。湖面波光粼粼,仿佛在供奉成双的莺鸟和鸳鸯。回忆起故乡的寒食节和清明节,紫色的骏马和碧绿的草地如今是否依然?害怕归来时满眼斜阳,听到角声围绕着芬芳的祭品。
注释
- 幔:帷幔,指窗帘。
- 兰缸:盛放兰花的器皿。
- 玉蟾:月亮的别称,意为“玉兔”。
- 寒食清明:传统节日,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天,纪念先人。
- 紫骝:紫色的骏马。
- 芳俎:祭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明代诗人,字景星,号雪窗,江西人。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前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背景中,诗人经历了十年的军旅生涯,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歌鉴赏
《锁窗寒》是龚鼎孳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生活的感悟融合在一起。诗歌开头用“幔卷红楼,兰缸写影”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室内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优雅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玉蟾窥户”与“送到落花风雨”,将月亮的清冷与自然的悲凉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惆怅的情感。
“对青山泪珠暗抛”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青山的感慨,泪水暗暗流下,隐喻着内心的苦楚与无奈。诗中提到的“十年军旅”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而“春暮”一词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悠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幔卷红楼:窗帘卷起,映出红色的楼宇,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兰缸写影:兰花的影子在缸中摇曳,增添了诗意。
- 玉蟾窥户:月亮在窗外窥视,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枝头一派,送到落花风雨:花瓣随风雨飘落,表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对青山泪珠暗抛:对故乡青山的愁苦与思念,泪水无声流下。
- 断魂说向天涯语:内心的悲伤无法言说,向天涯倾诉。
- 十年军旅:经历了漫长的军旅生涯,感叹岁月如梭。
- 春暮:春天即将结束,象征着生命的短暂。
- 牵衣处:触摸衣袖之处,表现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 有柳外鹂双:柳树外有双黄鹂鸣叫,增添了生机。
- 桑间马五:桑树间传来马蹄声,营造乡村气息。
- 湖光潋滟:湖面波光粼粼,象征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 供奉莺俦鸳侣:仿佛在为成双的莺鸟和鸳鸯供奉,表现对爱情的向往。
- 忆故园寒食清明:回忆故乡的寒食与清明,象征着对传统的怀念。
- 紫骝碧草依旧否:问紫色骏马与碧草是否依然,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 怕人归满眼斜阳:害怕归来时满眼夕阳,象征着人生无常。
- 画角围芳俎:听到角声围绕着祭品,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蟾”比喻月亮,表现其清冷。
- 拟人:将风雨与花瓣拟人,增添情感。
- 对仗:如“牵衣处。有柳外鹂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反思,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着温馨与思念的故乡。
- 兰缸:代表着优雅与孤独。
- 青山: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春暮: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黄鹂: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清明”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春节
- C) 寒食节
- D) 端午节
-
诗人用“玉蟾”来比喻什么?
- A) 太阳
- B) 星星
- C) 月亮
- D) 风
-
诗中的“十年军旅”反映了作者的什么经历?
- A) 农村生活
- B) 旅途经历
- C) 军事生涯
- D) 商业活动
答案
- C) 寒食节
- C) 月亮
- C) 军事生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 杜甫: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龚鼎孳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表达了对故乡与时光的思考,但龚鼎孳的诗更具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杜甫则更多体现了历史背景下的无奈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