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28:58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除夜 其一 卢仝 〔唐代〕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深情地珍惜这个夜晚,这个夜晚却在徘徊。蜡烛燃尽,新年即将告别,鸡鸣声中,岁月又更新。驱邪的傩声刚刚驱走病魔,酒色已经迎接春天的到来。明天举杯庆祝的地方,谁将是最后留下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殷勤:深情地。
  • 逡巡:徘徊,犹豫不决。
  • 烛尽:蜡烛燃尽,象征夜晚的结束。
  • 鸡鸣:古代计时方式,鸡鸣代表黎明。
  • 傩声:古代驱邪的仪式声音。
  • 酒色:指酒和欢乐的气氛。

典故解析:

  • 傩声:古代中国的一种驱邪仪式,通过特定的声音和舞蹈来驱赶病魔和邪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仝是唐代诗人,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涉及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夜,诗人通过对夜晚的珍惜和对新年的期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一年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和对新年的期待。诗中“殷勤惜此夜”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特殊时刻的珍惜之情。随后的“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则通过具象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无情和新旧交替的必然。最后两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则带有哲理性的思考,暗示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除夕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殷勤惜此夜”:诗人深情地珍惜这个夜晚,表达了对时间的珍视。
  • “此夜在逡巡”:夜晚似乎在徘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它的不舍。
  • “烛尽年还别”:蜡烛燃尽,象征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
  • “鸡鸣老更新”:鸡鸣声中,岁月更新,表达了时间的循环和生命的更迭。
  • “傩声方去病”:驱邪的傩声刚刚驱走病魔,象征着旧年的不祥被驱散。
  • “酒色已迎春”:酒和欢乐的气氛已经迎接春天的到来,预示着新年的希望和喜悦。
  •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明天举杯庆祝的地方,谁将是最后留下的人,带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此夜在逡巡”将夜晚拟人化,赋予其徘徊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仗:“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通过对仗,强化了时间交替的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除夕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新年的希望,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尽:象征夜晚的结束和旧年的告别。
  • 鸡鸣:象征黎明和新年的开始。
  • 傩声:象征驱邪和旧年的不祥被驱散。
  • 酒色:象征欢乐和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烛尽年还别”一句,象征着什么? A. 夜晚的结束 B. 新年的开始 C. 旧年的告别 D. 时间的流逝
  2. “傩声方去病”中的“傩声”指的是什么? A. 驱邪的仪式声音 B. 春天的声音 C. 鸡鸣声 D. 酒的声音
  3. 诗的最后一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表达了什么? A. 对新年的期待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夜晚的珍惜 D. 对春天的喜悦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卢仝的其他作品,如《月蚀诗》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除夜》进行对比,两者都以除夕为题材,但表达的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卢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卢仝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