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时间: 2025-01-10 01:54:28

疑是廉泉。

还似文园。

喜先生、于此盘旋。

酒鎗花下,棋局鸥边。

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

客来薄醉,客去高眠。

想羲皇、欲往从焉。

何须碌碌,更问尘缘。

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作者: 董以宁 〔明代〕

疑是廉泉。还似文园。喜先生于此盘旋。酒鎗花下,棋局鸥边。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客来薄醉,客去高眠。想羲皇欲往从焉。何须碌碌,更问尘缘。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白话文翻译:

我疑这是清澈的泉水,似乎又像文人的园林。在这里,先生您在此悠然自得,流连忘返。在酒杯花下,棋局旁边,胜过谢家池,裴家别墅,米家小船。客人来了微醺,客人走后高卧入梦。我想,羲皇也想来这里游玩,何必为了繁忙的世事而劳碌,去问那些尘世的纠葛。真羡慕上阳的花、平阳的宅、第洛阳的田地。

注释:

  • 廉泉:清澈的泉水。
  • 文园:文人所居住的园林,象征文人雅趣。
  • 酒鎗:酒杯,酒的器具。
  • 棋局:下棋的地方,象征文人闲适的生活。
  • 羲皇:传说中的帝王,寓意高洁的理想境界。
  • 尘缘:世俗的牵绊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以宁,明代诗人,文人雅士,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词可能是在孙无言的半瓢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繁忙的厌倦,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世俗的繁忙,展现了作者对清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开头以“疑是廉泉”引出清新自然的意象,给人一种恬淡、宁静的感觉。接着提到“喜先生于此盘旋”,展现了文人之间的雅趣与交流,表现出对友人聚会的欣赏和珍惜。通过对“酒鎗花下,棋局鸥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气氛,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世事纷扰被抛诸脑后。

词的后半部分转而思考生活的意义,“何须碌碌,更问尘缘”,更是道出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对清淡生活的向往。羲皇的提及,既是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历史人物的钦佩,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提到的“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体现出一种向往的情感。

整首词以清新优雅的笔触,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烦恼的反思,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疑是廉泉: 开篇即以清泉引入,暗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还似文园: 与清泉相对,表现出文人生活的雅趣。
  • 喜先生于此盘旋: 表达对友人的欣赏,营造出温馨的社交氛围。
  • 酒鎗花下,棋局鸥边: 借用自然景物,表现出闲适的生活状态。
  • 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 对比隐居的美好与世俗的繁华,强调隐逸生活的优越。
  • 客来薄醉,客去高眠: 体现出生活的随意与舒适。
  • 想羲皇欲往从焉: 引入历史人物,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何须碌碌,更问尘缘: 反思世俗的繁忙,表现出内心的超然。
  • 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结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廉泉”和“文园”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比: 隐居与世俗生活的对比,突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 象征: “羲皇”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繁忙的厌倦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折射出一种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廉泉: 清澈的水,象征纯净的理想。
  • 文园: 文人的园林,象征高雅的生活。
  • 酒鎗、棋局: 反映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羲皇: 高洁的理想,象征追求的目标。
  • 花、田: 自然的美好,象征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羲皇”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黄帝
    • B. 孙子
    • C. 孔子
    • D. 屈原
  2. 诗中“何须碌碌,更问尘缘”的意思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忙碌于世事
    • C. 安于隐逸
    • D. 享受繁华
  3. “酒鎗花下”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忧伤
    • B. 闲适与快乐
    • C. 社会责任
    •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 王维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董以宁的《行香子》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是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董以宁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表现出对隐逸的向往,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展现了宁静的内心世界。两者都强调了对世俗繁忙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但董以宁更侧重于人际交往的温馨,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孤寂之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逸与世俗: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