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庆观》
时间: 2025-01-06 05:59: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天庆观
作者: 蔡魁 〔明代〕
年来一度一登台,
抚景萧然百感来。
驹隙每从忙里过,
岩花偏向雨中开。
碑镌没处嗟遗迹,
郊垒纷然惜异才。
蔓草婆娑遍原隰,
狂夫徒向杞人哀。
白话文翻译:
每年我都在这里登一次台,
抚摸这萧瑟的景色,百感交集。
时光总是在忙碌中匆匆而过,
而那岩石上的花却偏偏在雨中绽放。
碑文刻在遗址上,对往昔感到惋惜,
郊外的土垒也因其杰出的人才而感到遗憾。
蔓延的草木在原野和沼泽中摇曳,
而那些狂妄之人徒然向杞人哀叹。
注释:
- 年来一度: 每年一次。
- 抚景萧然: 触摸景色,感到萧瑟。
- 驹隙: 比喻时间的迅速流逝。
- 岩花: 指在岩石上生长的花朵。
- 碑镌没处: 碑文已不见,遗迹无存。
- 郊垒: 指郊外的土堤或城垒。
- 蔓草婆娑: 蔓生的草木在轻轻摇曳。
- 狂夫徒向杞人哀: 比喻无谓的哀叹,杞人忧天的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魁,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通常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每年游览天庆观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诗歌鉴赏:
《游天庆观》是蔡魁的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的情感由抚景而生,随着景色的变幻,诗人的思绪也在不断波动。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天庆观的登高远眺,面对自然景色,心中涌起百般感慨。
“驹隙每从忙里过”一句,诗人通过“驹隙”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飞逝,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每一个瞬间。而“岩花偏向雨中开”则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尽管环境恶劣,花朵仍然努力生长,给人以希望。
在后面几句中,诗人逐渐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惋惜与对人才流失的感叹,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当下的无奈。最后以“狂夫徒向杞人哀”作结,突显了诗人对人世无常的无奈和悲观,似乎在说,过多的忧虑未必有意义。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蔡魁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来一度一登台: 每年都来这里登上高台,象征着定期的反思与回忆。
- 抚景萧然百感来: 触摸到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多种感触,表现出自然的魅力与人心的复杂。
- 驹隙每从忙里过: 时间如驹隙般匆匆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岩花偏向雨中开: 即使环境困难,生命依然顽强地绽放,传达出生命的坚韧。
- 碑镌没处嗟遗迹: 遗迹已不复存在,对往昔的惋惜与追忆。
- 郊垒纷然惜异才: 郊外的土堤因人才的流失而感到惋惜。
- 蔓草婆娑遍原隰: 草木摇曳,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力量。
- 狂夫徒向杞人哀: 徒然哀叹的无谓,借用杞人忧天的典故,表现出对无意义忧虑的批判。
修辞手法:
- 比喻: “驹隙”比喻时间的飞逝。
- 拟人: “岩花偏向雨中开”赋予花朵以生命的意义。
- 对仗: 全诗有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坚韧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与人才流失的惋惜,展现了一种哲学的深度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台: 代表高处的视角,象征着反思和回顾。
- 景: 自然景色,蕴含哲理与情感的载体。
- 花: 生命的象征,尽管艰难依然绽放。
- 碑: 历史的见证,代表着过往的辉煌。
- 草: 生命的繁盛,象征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驹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时间的迅速流逝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风景 -
“岩花偏向雨中开”这句表现了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对雨的恐惧
D. 对岩石的喜爱 -
“狂夫徒向杞人哀”中的“杞人”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传说中的忧虑者
D.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
- 《望庐山瀑布》by 李白
- 《春夜喜雨》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蔡魁的《游天庆观》更注重内心感受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出雄浑的气势。两首诗各有千秋,前者更具沉思,后者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气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蔡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