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调相思引
冯永军
倩影旋成梦里云,
梦惊依旧忆眉颦。
当时归去,波静不生尘。
后会不知何日又,
风前遥望已黄昏。
而今灯下,襟袖辨啼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看到心爱的人的倩影,梦醒后仍然怀念她的眉头皱紧的样子。回忆起当时离别的情景,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波澜。再相见的时间已不可知,在黄昏的微风中遥望着远方。而如今在灯下,看到衣襟袖口上泪痕,感受到深深的思念。
注释:
- 倩影:美丽的身影。
- 旋成:迅速变成。
- 梦里云:梦中如云般的幻影。
- 眉颦:皱眉,表示忧愁或思念。
- 波静不生尘:湖面平静,没有波纹。
- 后会不知何日:再相见的日子无从知晓。
- 风前遥望已黄昏:在风中远望,已是黄昏时分。
- 襟袖辨啼痕:衣袖上沾染了泪痕,表明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永军,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富有音乐感,擅长运用传统诗词的韵律与意象。
创作背景:
《琴调相思引》创作于当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与个人的思恋体验。社会的快速变化使得人们对情感的思考变得更加复杂,而这首诗正是对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
诗歌鉴赏: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描写思念与情感纠葛的古风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倩影旋成梦里云”展现了梦境的虚幻与美好,突显了对爱人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梦惊依旧忆眉颦”,则将从梦境回到现实的失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梦中美好与现实中忧愁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当时归去,波静不生尘”一语,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衬人内心的平静与空虚,暗示着过往的美好已经逝去。尤其是“后会不知何日又”这一句,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渺茫期待,令人动容。诗的最后两句“而今灯下,襟袖辨啼痕”则把情感推向高潮,灯下的孤独与泪痕反映了思念的沉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形象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感伤的氛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倩影旋成梦里云:描绘梦中爱人倩影如云般轻盈。
- 梦惊依旧忆眉颦:梦醒后仍记得她皱眉的神情,暗示对她的思念。
- 当时归去,波静不生尘:回忆起离别时的宁静,海面上没有波澜,象征告别的平静。
- 后会不知何日又:再相见的时间不可知,表达了无尽的等待和忧虑。
- 风前遥望已黄昏:在黄昏时分,孤独地盼望着远方,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 而今灯下,襟袖辨啼痕:灯下的孤独与泪痕,展现了思念的痛苦与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倩影旋成梦里云”将爱人的影像比作云,强调其轻盈与飘渺。
- 对仗:“后会不知何日又,风前遥望已黄昏”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襟袖辨啼痕”通过细节描绘来展现情感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离别与期待重聚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重逢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 倩影:代表心中理想的爱人形象,带有美好与温柔的特质。
- 黄昏: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的等待。
- 泪痕:体现了思念之情的沉重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倩影旋成梦里云”中的“倩影”指的是: A. 朋友的身影
B. 爱人的身影
C. 家人的身影 -
诗中“后会不知何日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重逢的渺茫
C. 对过去的怀念 -
“襟袖辨啼痕”中的“啼痕”最可能指代: A. 笑声
B. 泪痕
C. 伤痕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思》(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相思》与冯永军的《琴调相思引》同样表达了对思念的深刻体验,但王维的诗更为简练,着重于自然意象与情感的结合,而冯永军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铺陈,展现了更为复杂的思念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现代诗歌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