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寿马右丞》
时间: 2025-01-01 12:13: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 寿马右丞
作者: 张伯淳 〔元代〕
浙江回棹处。急流勇退,冥鸿高举。出书迟迟,不为虎丘,留住。姑待春和水涨,旋乘个月明船去。天未许。云归又出,依然霖雨。熟路小队轻车,想司马重来,聚观如堵。暇日西湖,点检旧题诗句。冷落江南倦翼,但惟有心香一缕。长记取。每岁仲春端午。
白话文翻译:
在浙江的回棹之处,急流中勇敢地退去,冥鸿高高飞起。书籍的出版拖延已久,不愿前往虎丘,暂时停留。姑且等待春天的温暖和水位的上涨,然后乘着明月的船离去。天色尚未许可,云彩时隐时现,依旧是绵绵细雨。熟悉的路上小队轻车,我想起了司马迁的重来,聚集的观众如同堵塞。悠闲的日子里在西湖,检查旧日的诗句。江南的倦翼冷落,但心中只剩一缕香气。长久以来记得,每年仲春和端午。
注释:
- 浙江回棹处:指浙江的水边,回棹意味着船只折返。
- 急流勇退:比喻在困难环境中果敢地撤退。
- 冥鸿高举:冥鸿指的是幽远的鸿雁,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虎丘: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诗人不愿去那里,寓意对名利的超脱。
- 月明船:指在明月下行船,象征着美好的旅程。
- 司马重来:指历史上的司马迁,他的重来代表着重温历史和文化。
- 心香一缕:指内心的情感和理想,象征着持久的精神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淳,元代诗人,以其佳作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意象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反映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关注。诗中融入了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鉴赏:
此诗以“浙江回棹处”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水边场景,展现出诗人优雅的情怀。急流勇退,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智慧与勇气,不愿随波逐流,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冥鸿高举,象征着诗人高远的理想与追求,既有对哲理的思考,也有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的“出书迟迟,不为虎丘”,更是流露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表达了他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明月的美好,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最后,诗人流露出对旧日诗句的追忆,体现了他对文化的珍视与热爱。然而,尽管江南的倦翼让他感觉冷落,心中那一缕香气却象征着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坚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浙江回棹处: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急流勇退:诗人以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展现其智慧与决断。
- 冥鸿高举:表达了理想的高远与追求,象征着自由。
- 出书迟迟,不为虎丘,留住:流露出对名利的淡泊,选择内心的宁静。
- 姑待春和水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 旋乘个月明船去:象征着在明亮的月光下启航,前往未知的旅程。
- 天未许,云归又出:描绘了天气变化,寓意生活的不可预知。
- 熟路小队轻车:展现了熟悉的环境与轻松的心态。
- 想司马重来,聚观如堵:引出历史文化的回忆,象征着对传统的敬仰。
- 暇日西湖,点检旧题诗句:在闲暇时光回顾往昔,体现出文化的传承。
- 冷落江南倦翼:内心的孤独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 但惟有心香一缕:强调内心的坚持与追求。
- 长记取:表明对过往经历的铭记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冥鸿高举”,将理想与追求形象化。
- 拟人:天气变化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追寻理想与内心的平和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化的珍视,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浙江:象征着自然之美与生活的起点。
- 急流: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与选择。
- 冥鸿:象征着理想、追求与自由的精神。
- 虎丘:代表世俗名利与文化的象征。
- 月明船: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旅程。
- 江南: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丘”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苏州
- B. 杭州
- C. 南京
- D. 上海
-
“冥鸿高举”中的“冥鸿”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财富
- D. 荣誉
-
“急流勇退”的含义是什么?
- A. 勇敢地前进
- B. 明智地选择放弃
- C. 不顾一切
- D. 追求名利
答案:
- A (苏州)
- B (理想)
- B (明智地选择放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在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张伯淳则更强调自我追求与对文化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伯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