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文粹庵明府招同如冠九宫赞山,钱筱南茂才符祚集东湖客舍,湖堤夜归。》
时间: 2025-01-17 09:15: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
碧云笼院宇,提壶唤起,天涯鸥鹭。
水阁烟亭,雅称俊游尊俎。
一月春阴未醒,早耽误芳华如许。
闲意绪。催成薄醉,坐销香炷。
残灯送客湖边,绕曲折长堤,夜深归路。
垂柳丝丝,错认晓寒离浦。
似恐相思忘了,写澹月疏星微雨。
愁听取。三更四更更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碧蓝的天空笼罩着院子,我提着壶呼唤着远方的海鸥和白鹭。水边的阁楼和烟雾中的亭子,优雅地称颂着游玩的乐趣。一月的春天还未完全苏醒,早已耽误了春花的盛开。心中闲适的情绪,催生出一丝微醉,坐在这里享受着香火的熏陶。残灯送走客人,湖边的长堤蜿蜒曲折,夜深了,我踏上归途。垂柳轻柔地摇曳,仿佛错把晨曦的寒冷当作离愁。似乎害怕思念被遗忘,写下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和细雨。听着愁苦的钟声,三更四更,夜深人静。
注释
- 碧云:清澈的蓝天,象征着美好的天气和心情。
- 提壶:指端着壶,可能是指饮酒或茶。
- 俊游:优雅的游览或旅行。
- 芳华:指春花和美好的时光。
- 闲意绪:心中悠闲的情绪。
- 香炷:指香火,常用于营造氛围。
- 垂柳:柳树的枝条垂下来,象征柔美和愁绪。
- 晓寒离浦:早晨的寒冷让人感到离别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燮清(约1640年-约1710年),字子华,号陶庵,江苏人,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的一个夜晚,正是在春寒未尽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转瞬即逝,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思念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玉漏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夜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氛围。开头以“碧云笼院宇”引入,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又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背景。水阁和烟亭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优雅生活的向往,暗示着一种追求美好和享受生活的态度。
诗中“一月春阴未醒,早耽误芳华如许”一句,深刻地道出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春天的迟到与美好时光的流逝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接着,诗人通过“残灯送客湖边”的意象,表达了离别的愁苦,伴随着夜色的加深,归路愈发显得孤独。
“垂柳丝丝,错认晓寒离浦”一句,柳树的柔美与晨曦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离愁别绪。最后一句“愁听取,三更四更更鼓”,通过夜深人静时的钟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夜的美丽景象,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离别愁苦的思考,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云笼院宇:碧蓝的天空笼罩着庭院,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 提壶唤起,天涯鸥鹭:提壶饮酒,呼唤远处的海鸥和白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水阁烟亭,雅称俊游尊俎:水边的阁楼与烟雾缭绕的亭子,称颂着优雅的游玩。
- 一月春阴未醒,早耽误芳华如许:春天还未完全苏醒,已经耽误了春花的盛开。
- 闲意绪。催成薄醉,坐销香炷:悠闲的心情催化出微醉,坐在这里享受香烟的熏陶。
- 残灯送客湖边,绕曲折长堤,夜深归路:残灯送走客人,湖边长堤蜿蜒曲折,夜深了归途漫长。
- 垂柳丝丝,错认晓寒离浦:垂柳轻摇,仿佛错把晨曦的寒冷当作离愁。
- 似恐相思忘了,写澹月疏星微雨:似乎害怕思念被遗忘,写下淡淡的月光和稀疏的星星伴着细雨。
- 愁听取。三更四更更鼓:愁苦地聆听着,夜深人静时的钟声。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碧云笼院宇”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清朗的夜空。
- 拟人:“垂柳丝丝”使柳树具有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水阁烟亭,雅称俊游尊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夜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愁苦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思念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云:象征清新和宁静。
- 水阁烟亭:代表优雅和闲适的生活。
- 春阴:暗示春天的迟到和时光的流逝。
- 垂柳:象征柔美与离愁。
- 澹月疏星微雨: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传达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残灯”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照明
B. 装饰
C. 送客
D. 取暖 -
“垂柳丝丝”中的“丝丝”指的是?
A. 流水
B. 柳条
C. 风声
D. 明月 -
诗中提到的“春阴”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春天的寒冷
C. 春天的雨水
D. 春天的花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比较黄燮清的《玉漏迟》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绪的深邃,但黄燮清的作品更侧重于对春天的感怀与离愁,而李白则通过月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燮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