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犯》
时间: 2024-12-29 18:5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尾犯
作者:王哲 〔元代〕
举世总痴愚,贪恋财色,无不迷错。
一个丹诚,趁轻肥为作。
三耀照宁曾畏慎,四时长,追欢取东。
越频频做,恰似飞蛾,见火常投托。
光中方省悟,体烂怎追却。
悔恨迟迟,已遭逢烧烙。
能远害焉今祸患,会全身那经灼烁。
请于身看,只被利名荣华缚。
白话文翻译
全诗表达了世人愚昧无知,贪恋财色,常常误入歧途。一个人虽然心存真诚,却也因贪图享乐而身陷泥潭。即便是明理之人,也会在四季的欢愉中迷失方向,频繁地追逐欲望,犹如飞蛾扑火,最终在光明中才明白过来,但身体已经受到伤害。悔恨之情来得太晚,已遭受了痛苦和折磨。若能远离这些害处,才不会经历如此的伤痛。请审视自身,最终却被利名荣华所束缚。
注释
- 痴愚:愚蠢而无知。
- 丹诚:真诚的心。
- 趁轻肥:利用年轻富裕的时光。
- 三耀:形容光明的德行。
- 四时:四季,象征时间的流逝。
- 飞蛾见火:比喻愚蠢的人追逐危险而不自知。
- 光中方省悟:在光明中才明白过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文风朴实而深刻,常常引发读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欲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导致了精神的迷失和道德的沦丧。
诗歌鉴赏
《尾犯》是一首深刻揭示人性弱点的诗作,王哲通过对世人的观察,展现了贪欲对人心的腐蚀和对生活的误导。诗中“举世总痴愚,贪恋财色”直击世人迷失的根源,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警醒。诗作中反复出现的“光”与“火”意象,象征着诱惑与觉悟,飞蛾扑火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欲望面前的无知与盲目。
王哲所描绘的悔恨与痛苦,不仅是对个体的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思。诗中“体烂怎追却”一句,揭示了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身心俱疲的痛楚。最终,诗人以“请于身看,只被利名荣华缚”总结,强调了人应当反思自身,警惕名利的束缚。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真挚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世总痴愚:全世界的人都显得愚蠢。
- 贪恋财色,无不迷错:对金钱和美色的贪恋使人迷失方向。
- 一个丹诚:即使有一颗真诚的心。
- 趁轻肥为作:在年轻富裕的时光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 三耀照宁曾畏慎:即使明理的人也会在欢愉中迷失。
- 越频频做,恰似飞蛾,见火常投托:频繁地追逐欲望,如同飞蛾扑火。
- 光中方省悟,体烂怎追却:在光明中才明白,身体早已受损。
- 悔恨迟迟,已遭逢烧烙:悔恨来得太晚,已经遭受了痛苦。
- 能远害焉今祸患:若能远离这些害处,就不会有今天的祸患。
- 请于身看,只被利名荣华缚:请自我反省,最终却被名利所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飞蛾,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对欲望的追逐。
- 对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强调同类现象,增强说服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警示世人警惕贪欲,反思自身,保持真诚与清醒,避免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蛾:象征愚蠢的人在欲望面前的盲目。
- 火:象征诱惑与危险。
- 光:象征觉悟与真理。
- 利名荣华:象征物质与名声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飞蛾”象征什么? a) 明智
b) 愚蠢
c) 勇敢
答案:b) 愚蠢 -
“请于身看”是希望人们如何? a) 追逐名利
b) 反思自身
c) 忘记过去
答案:b) 反思自身 -
诗中“光中方省悟”意味着什么? a) 迷失
b) 觉悟
c) 追求
答案:b) 觉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静夜思》 李白: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哲的《尾犯》与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哲更偏向于警示与反思,而李白则是对享乐的追求,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对元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古诗文赏析》:关于古诗文的解读与赏析。